DB13_T2616-2017_种用太行鸡主要垂直性传播疫病净化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11.220
DB13
B4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616—2017
种用太行鸡主要垂直性传播疫病
净化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261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邯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玉祥、张永英、刘冠慧、马腾壑、钟翠红、刘彦威、王斌。
I
DB13/T2616—2017
种用太行鸡主要垂直性传播疫病净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行鸡(种用)主要垂直传播疫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净化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种用太行鸡繁育、饲养过程中主要垂直传播疾病净化。种用蛋鸡、肉鸡的主要垂直
传播疾病净化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
GB16549
GB16567
GB18596
GB/T25886
GB/T32148
NY/T1167
饲料卫生标准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养鸡场带鸡消毒技术要求
家禽健康养殖规范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按照“预防为主”和“依法防疫”原则,科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除易感动物,加强
4
1
DB13/T2616—2017
采集太行鸡配套系父、母代种鸡血清或其泄殖腔棉拭子。按证明无疫公式的比例抽检,置信度为
95%,预期流行率1%,随机抽样,覆盖不同栋鸡群。
4.1.1.2
检测方法
待采集血样析出血清后,或将棉拭子加入1ml样品稀释液,经-70℃反复冻融3次后,利用ELISA方
法进行检测,用ALVP27抗原检测血清ALV-J和ALV-A/B抗体水平。利用ELISA方法检测种蛋蛋清或种鸡泄
殖腔棉拭子样品中的ALVP27抗原。
4.1.1.3
结果处理
检测结果为阴性者,留作种用;阳性鸡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1.1.4
净化判定
净化判定按下列原则进行:
a)
b)
病原学抽检,原种场为阴性,祖代场和父母代场阳性率低于1%;
血清学抽检,原种场种鸡A/B、J抗体全部为阴性,祖代场、父母代场种鸡A/B、J抗体阳性
率低于1%;
c)
d)
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
现场综合审查判定通过。
4.1.2
鸡白痢/伤寒
4.1.2.1
采样数量
采集太行鸡配套系父、母代种鸡血液,按证明无疫公式的比例抽检,置信度为95%,预期流行率
1%,随机抽样,覆盖不同栋鸡群。
2
DB13/T2616—2017
d)
进出人员管理应符合GB/T32148。
4.2.2
环境、设施和物品要求
环境、设施和物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a)
b)
c)
种用太行鸡养殖场环境质量及卫生应符合NY/T1167;
场内设施应满足生产需求;
严格控制进出养殖场内物品及其流动方式,场内物品及其流动管理应符合GB/T32148。
4.2.3
引种
4.2.3.1
引种场及种鸡(蛋)的选择
引种场及种鸡(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b)
c)
d)
e)
引种场应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引进品种应符合DB13/T686,引进的种鸡应具有种禽合格证、动物检疫证明、种鸡系谱证;
引进雏鸡发育良好、健康;
引进的种蛋应蛋壳完整、无污染,蛋壳颜色、蛋重大小均匀;
雏鸡和种蛋母源抗体较高且均匀。
4.2.3.2
种鸡(蛋)入场检疫和隔离
种鸡(蛋)入场检疫和隔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a)
b)
c)
d)
参照GB16549,严格进行种鸡(蛋)入场检疫;
查验产地检疫证、非疫区证明;
入孵前,彻底冲洗孵化机、孵化车和孵化盘,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24h);
每天对孵化室进行1次喷雾消毒,用1%次氯酸钠擦拭地面1次。
3
DB13/T2616—2017
4.2.5.1
消毒
消毒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进雏前,应彻底清除鸡粪、污物、蛛网等废弃物,用水冲洗屋顶、墙壁、地面,熏蒸消毒24
h~48h后,通风,彻底排除舍内异味;
b)
进雏后,每天及时清扫舍内外废弃物,带鸡消毒每周2~3次,选择3~5种消毒药,交替使
用;
c)
出栏后,及时清理废弃物,对舍内环境进行喷雾和熏蒸消毒。
4.2.5.2
饲料和饮水卫生
饲料和饮水卫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b)
c)
种鸡饲料应符合NY5032;
种鸡饮水应符合NY5027;
定期对饲料、饮水进行质量检测。
4.2.5.3
鸡群和设备(或设施)检查
种鸡群和设施设备检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
每天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