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650-2018_奶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_河北省.docx
ICS11.220
DB13
B41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650—2018
奶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265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
军、路广计、刘志勇、张子佳、刘乃强、李
颖、陶茂辉、周忠良、张
晓利、姜得英、王爱军、李玉文、冒银祥、周建颖、董长兴、齐
彪、张芳。
I
DB13/T2650—2018
奶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结核病的诊断、检测、预防、控制等。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结核病防治,其他牛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45-2002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GB/T27639结核病病原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NY/T1169
NY/T1567
NY5047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标准化奶牛场建设规范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
3.1
指连续2年以上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检出率在1%以下,所有阳性牛均已扑杀,且无临床病例发生
指连续2年以上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检出率在0.2%以下,所有阳性牛均已扑杀,且无临床病例发
1
DB13/T2650—2018
指连续2年以上未检出奶牛结核病阳性病例,且无临床病例发生的奶牛养殖场。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vPPD:禽型结核菌素;
BPPD:牛型结核菌素;
PPD:提纯蛋白衍生物,提纯结核菌素;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BS:磷酸盐缓冲液;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
诊断
5.1
流行特点
结核病奶牛最易感染,其次为黄牛、牦牛。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
道等途径感染。
5.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d~45d,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主要
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
无痛,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在肺脏、乳房和胃肠粘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
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按GB/T18645-2002第3章规定执行。
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按GB/T18645-2002第4章规定执行。
2
DB13/T2650—2018
按GB/T27639规定执行。
牛结核病γ-干扰素Elisa试验
按附录A进行。
5.4.1.4
5.4.2
结果判定
5.4.2.1
临床判定
根据5.1、5.2和5.3做出初步判定。
5.4.2.2
实验室判定
5.4中任一诊断方法结果为阳性的判为奶牛结核病阳性。
5.5
检测
5.5.1
检测比例
5.5.1.1
5.5.1.2
5.5.2
净化场按发现疫病的抽样方式确定检测比例。
稳定控制场、控制场、污染场100%检测。
检测频率
5.5.2.1
5.5.2.2
5.5.2.3
5.5.2.4
奶牛结核病净化场和稳定控制场,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奶牛结核病控制场每年至少监测二次,间隔至少5个月以上。
奶牛结核病污染场每季度监测一次。
6
3
DB13/T2650—2018
6.3
人员要求
直接从事奶牛场工作的人员应取得卫生部门发放的健康证明。
7
控制
7.1
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病牛,应当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7.2
阳性牛处理
按《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执行。
4
DB13/T2650—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牛结核病γ-干扰素Elisa试验
A.1
试验材料
A.1.1
A.1.2
A.1.3
A.1.4
A.1.5
A.2
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
肝素钠真空采血管;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PPD);
常用化学试剂:95%乙醇、88%磷酸;
仪器设备:酶标仪、洗板机、微量移液器、低温离心机、培养箱、微量振荡器。
试验方法
A.2.1
全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