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pptx
冠脉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冠脉介入术概述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出院指导与随访
护理质量改进
01
冠脉介入术概述
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心导管技术,对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进行疏通,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目的
缓解心绞痛症状,恢复心肌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定义与目的
稳定性心绞痛
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不稳定性心绞痛
症状严重,随时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
手术适应症
术前准备
术后处理
手术操作
术后护理
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然后送入球囊或支架进行扩张或支撑。
进行常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心、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备皮、备血,建立静脉通道。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愈合情况,指导患者饮食、活动及用药,预防术后并发症。
拔出导管,压迫止血,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手术基本流程
02
术前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注意心电图的动态变化,预防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心电图变化
生命体征监测
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点压迫止血
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避免局部血肿形成。
穿刺部位清洁与干燥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1
2
3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出血与血肿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点。
血管并发症
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应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肾功能损伤
使用造影剂后,应监测患者肾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3
术中护理
手术室消毒
确保手术室空气洁净,手术器械和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减少手术感染风险。
手术室布局
合理布局手术室空间,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摆放位置便于操作,且符合无菌原则。
手术室温度与湿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手术操作和患者安全。
手术室环境准备
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血压,确保血压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影响手术操作。
血压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心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
心率监测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异常情况。
呼吸监测
术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出血预防与处理
严格止血,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同时准备血液制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与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异常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血管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谨慎操作,避免血管损伤,同时准备应急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血管并发症。
04
术后护理
术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的变化,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术后监护与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感染等征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穿刺部位
术后需定期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包括心肌酶、心电图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并发症。
评估心脏功能
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需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避免血管再狭窄。
02
04
03
01
出血及血肿处理
如穿刺部位出现出血或血肿,应立即给予压迫止血,严重时需手术探查止血。
预防感染
术后需加强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处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如有发生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术后应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饮食,以促进身体康复。
术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促进身体康复。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降低再狭窄风险。
术后需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康复指导
饮食调整
适度运动
戒烟限酒
定期随访
05
出院指导与随访
饮食调节
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减少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生活方式改善
病情监测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心率、血压,注意观察有无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
出院后生活指导
药物管理与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
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切勿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降压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如有高血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