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3_T1508-2012_冀西北高寒区唐菖蒲生产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发布:2025-04-18约2.0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

B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508—2012

冀西北高寒区唐菖蒲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50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华、窦铁岭、马建平、张立峰、张继宗、张笑归、冯丽肖、杨向东。

I

DB13/T1508—2012

冀西北高寒区唐菖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唐菖蒲生产的术语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及田间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冀西北高寒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8247.1—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1部分鲜切花

3产地环境

选择在气候冷凉,年积温2000℃~2500℃,降水350mm~450mm,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的草甸

栗钙土或砂质栗钙土种植。

4.1农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肥力高、土质疏松的砂质栗钙土或草甸栗钙土农

田。

在种植唐菖蒲的农田上,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撒施于地表作为基

肥。

用铧式犁或旋耕犁整地,翻耕深度为18cm~20cm,旋耕深度为12cm~15cm。要求地表平整,混土均

匀,土壤松紧适宜。

选择花色鲜艳,花枝挺拔,切花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耐低温、喜强光、抗病性强的品种。

1

DB13/T1508—2012

4.2.2种球选择

选择直径为2.5cm~3.5cm厚实浑圆、芽点饱满、无病虫害侵染的种球,同批种球要均匀一致。

4.2.3浸种

将准备好的种球在25℃~35℃温水中浸泡12小时。

4.2.4消毒

浸泡后的种球用50%的多菌灵或百菌清500倍液浸泡30~6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待播。

4.3播种

4.3.1播种时间

砂质栗钙土农田在5月上旬播种,草甸栗钙土农田在5月中旬播种。

4.3.2播种方法

采用开沟点种法,砂质栗钙土农田开沟深度为10cm~12cm,覆土厚度7cm~10cm;草甸栗钙土农田

开沟深度为8cm~10cm,覆土厚度5cm~8cm。

4.3.3播种密度

按行距20cm~25cm、株距10cm~15cm进行播种。种球较大适当降低密度,种球较小适当增加密度。

播种后浇第1水,灌水量40m/亩;2~3叶时视干旱情况,结合追肥浇第二水,灌水量30m/亩;5~

33

2-3叶浇第二水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亩追施尿素10kg~15kg;5-6叶时结合浇第三水进行追肥,亩

追施复合肥15kg~20kg。

灌水或将雨后土壤表层容易出现板结,结合田间除草,适时进行中耕保墒、破除板结,中耕2~3

次。

冀西北高寒区北沙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A。

2

DB13/T1508—2012

采收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远距离运输的切花在花序最下部1~2朵小花显色时采收;近距离运输

在花序最下部1~5朵小花显色时采收。

6.2

采收方法

在植株离地面5cm~10cm处斜向剪切。如不兼营种球生产,可将花茎从基部切下;如兼营种球生产,

切花后还将收获球茎,可保留3~4片叶切断,花茎上带2片叶即可。

3

DB13/T1508—2012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冀西北高寒区唐菖蒲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灰霉病

茎腐病

叶斑病

锈病

播种前对种球及土壤进行消毒;植株感染初期

交替喷施70%甲基拖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摘除并销毁带病的花和叶片。

播种前对土壤和种球进行消毒。

喷施70%甲基拖布津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用药

间隔10-15天。

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拖布津。

少侵染源,并进行环境消毒。

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并烧毁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锌或20%萎锈灵

病株。

乳油,用药间隔10-15天。

叶螨

选用无瞞种球。

喷洒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于根及球茎部;或浇灌50%

的乙脂杀螨醇。

保持田间环境清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