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区SF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docx
1
DB14/T668—2012
高寒区SF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区SF型日光温室(以下简称温室)的术语和定义、结构设计、建筑材料、选址与布局、建筑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太原以北地区的高寒区SF型日光温室的建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T2472农业用软聚氯乙烯压延拉幅薄膜GB/T18622温室结构设计荷载
GB/T
19165—200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JB/T
10286—2001
日光温室结构
JB/T
10292—2001
温室工程术语
NY/T610—2002日光温室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寒区
山西省境内高纬度气候寒冷的地区。3.2
高寒区SF型日光温室
在前屋面下方设置拉链式塑料无滴薄膜内保温装置,并在围护结构内侧增设加用气混凝土砌块做成的蜂窝状蓄热体的一种拱型塑料薄膜温室,简称SF型日光温室。该温室在寒冷地区不进行加温的情况下冬季能够生产喜温性蔬菜。
3.3
温室方位角
温室屋脊线相对温室建设地点子午线走向的夹角。[GB/T19165—2003,定义3.9]
2
DB14/T668—20123.4
骨架
温室内支持屋面并承受各种荷载的建筑结构,包括拱架和拉杆。拱架是构成温室屋面骨架的横向(垂直于屋脊线)配置的一种拱形构件。拉杆是构成温室屋面骨架的纵向(平行于屋脊线)配置并与各拱架垂直叠合联接的杆件。
[JB/T10292—2001,定义3.1]3.5
作业最低高度
室内距前沿0.5m处上方骨架最低点至地面的高度。[GB/T19165—2003,定义3.7]
3.6
脊高
温室屋脊至地面设计标高的高度。[GB/T19165—2003,定义3.8]
3.7
跨度
温室后墙室内基部与前屋面骨架基础内侧的距离。[JB/T10286—2001,定义3.4]
3.8
长度
温室沿屋脊方向的长度,即温室东、西山墙内侧之间的距离。[GB/T19165—2003,定义3.6]
3.9
间距
两座温室之间的距离。
[GB/T10292—2001,定义4.3]3.10
前屋面角
日光温室横切面上采光屋面前沿与地面的交点同屋脊点的连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GB/T10292—2001,定义4.9]
3.11
后坡仰角
3
DB14/T668—2012
后坡内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GB/T10292—2001,定义4.8]
3.12
室内设计温度
根据温室采暖水平而设定的温室内最低空气温度(℃)。[NY/T610—2002,定义3.12]
3.13
内保温装置
在前屋面下方设置的拉链式塑料薄膜。
4结构设计
4.1设计要求
4.1.1温室结构设计荷载应符合GB/T18622的要求,能够承载最大0.45kN/㎡的风速和0.35kN/㎡的积雪厚度,作物吊重能够达到25kg/㎡。
4.1.2在最寒冷的季节,凌晨5~6点钟,温室的室温应不低于8℃。冬季晴朗天气,外界气温达-26℃以下,温室的室内最低气温应保持在8℃以上,地表10cm深处地温应保持在20℃以上。
4.1.3在冬至日晴天中午,温室中部1m高处的水平光照强度应达到45000lx以上。冬季晴天中午前后2h内,温室的直射光地面平均透光率应不小于60%。
4.2结构类型
4.2.1温室结构:前屋面无支柱、地坪高层-0.5m、“几”字型钢作骨架的砖混钢架结构(参见附录A)。
4.2.2墙体结构:墙体采用异质复合结构,墙体的内表面做成蜂窝状墙体。从内到外的顺序为24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40mm厚砖墙+10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120mm厚砖墙。砌体结构设计应符合
GBJ3。
4.2.3作业间宜靠温室一端建设,面积、质量要求依据当地实际需要设计。
4.3结构尺寸
4.3.1长度
每栋温室长度为60m~100m。
4.3.2跨度
温室净跨度以7m~8m为宜。4.3.3高度
温室的脊高以3.8m左右为宜。
4.4前屋面拱架
前屋面为拱形“几”字型钢架,骨架间距为1m。
4
DB14/T668—2012
4.5后坡仰角
后坡仰角为340~430。4.6前屋面角
前屋面角大于280。
4.7后墙高度
后墙内侧高不大于2.6m。
5建筑材料
5.1总体要求
温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