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356-2016_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67.080.01
B3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356—2016
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235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聚红、杨瑾、王海山、齐连芬、袁瑞江、樊建英、付雅丽、王丽乔、安进军、
薛少红。
I
DB13/T2356—2016
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秋葵生产要求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露地黄秋葵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8407.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产地环境
土壤环境应符合GB/T18407.1的要求。黄秋葵喜温暖不耐霜寒,耐热力强。地温15℃以上种子发
芽,生育适温为25℃~30℃,开花结果的适温为26℃~28℃,月均温度在17℃正常开花结果。耐旱,不
抗涝。黄秋葵是喜光作物,在较强的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属短日照植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
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良好,忌连作。
4栽培技术
按果皮颜色可分为绿果种和红果种;按果实形状分为圆果种和棱角中;按果实长度可分为短果种和
长果种;按植株大小可分为矮生种和高生种。圆果种应选择石秋葵1号、纤手;有棱五角种应选择卡里
巴、五福、永福;红果种应选择红玉、红娇1号。一般每亩产量为1500kg~2000kg。
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上旬覆盖地膜定植,6~10月收获;从播种到始收75d左右,采收期100d
左右
5月上旬露地直播,7~10月收获。
4.3种子质量与用种量
1
DB13/T2356—2016
种子纯度不小于95%,净度不小于97%,发芽率不小于85%,水分不大于8%,千粒重60g左右。每亩育
苗栽培用种量为250g左右。露地直播用种量500g。
4.4整地施肥
切忌连作,以根菜类或叶菜类作物为前茬较好。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
30cm。肥料使用按照NY/T496执行。播种或定植前,每亩撒施腐熟的农家肥3m~4m,过磷酸钙25kg,
33
磷酸二铵15kg~30kg,草木灰100kg~150kg或硫酸钾15kg。再将土地深耕20cm~30cm,垄宽70cm,用地
膜覆盖于种植行上,盖严盖实。
4.5育苗移栽
4.5.1配制营养土
穴盘育苗用充分腐熟农家肥与非黄秋葵园土按3:7配制成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添加200g~300g
氮磷钾复合肥,混拌均匀。
4.5.2床土消毒
用40%福尔马林于播前3周施于苗床土中,用量为40ml/m,兑水量视土壤墒情而定,然后用塑料薄
2
膜覆盖5d,除去覆盖后2周,待药充分挥发后方可播种。
4.5.3催芽
在播种前将种子浸于55℃左右的热水中搅拌,保持水温恒定15min~20min,然后在25℃~30℃条件
下继续浸泡12h左右,用清水洗净后即可催芽。于25℃~30℃条件下催芽,待5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使用32孔的塑料穴盘。装入穴盘内的营养土要压实。育苗数量要多于需苗量的10%。摆放穴盘的苗
床要选在离定植地块较近,地势较高的干燥处。播种时在每穴中心扎0.5cm~0.8cm深的孔,每穴播1粒
发芽种子,覆土厚1.0cm。播后出苗前用50%辛硫磷1200~1500倍液喷撒床面,防治虫害。
发芽期昼温应保持28℃~30℃,夜温不低于15℃;出苗后苗期白天温度维持在25℃~30℃、夜温13℃
以上,地温18℃~20℃;防止过干过湿。
5月上旬,气温13℃、土温15℃左右、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定植,株距50cm,每亩定植2000株,
定植后浇足水。
5月上旬,气温13℃、土温15℃左右时,种子直播,播种按行距70cm、株距50cm挖穴,先浇足底水,
每穴播种2~3粒,覆土2cm~3cm厚。每亩用种量500g。
2
DB13/T2356—2016
第1片真叶展开时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第2~3片真叶展开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第3~
4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
4.7中耕培土
定植、定苗后连续进行2~3次中耕锄草,结合锄草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4.8水肥管理
4.8.1浇水
露地直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