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蚕豆栽培与病虫害防治.ppt

发布:2025-04-17约4.95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蚕豆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蚕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抗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1]。鲜嫩蚕豆粒食味甘美,是春末夏初蔬菜中的时令佳肴;鲜茎叶质地柔软,养分含量高,腐烂快,是农田优良的绿肥。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3种子处理

播种前经选种,晒种2~3d,用0.1%钼酸铵溶液浸种24~36h,然后沥干待播。播种前用根瘤菌接种,可提高产量。接种方法有土壤接种和种子接种。土壤接种是从上年种过蚕豆的地上运约50kg的表土,于播种时均匀撒在播种沟内。种子接种是在播种时将根瘤菌粉加水稀释,再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并随播随盖土,以免根瘤菌被阳光直射杀死。

4播种

播种需选择适宜时期,一般播种量为75~90kg/hm2。在10月中下旬播种,每孔播籽1粒。

。;5密植

蚕豆不耐高温,对光照较为敏感,花朝强光方向开放,一般朝南方向的蚕豆结荚要比朝北方向的结荚多,栽培以南北行向较好。适宜的播种密度应根据栽培目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因素而定[3]。通常适宜密度掌握在9.9万株/hm2,实行单粒或双粒播种,用种量为75~90kg/hm2〔单粒〕。

蚕豆产量由蚕豆分枝数、每枝结荚数和百荚鲜重3个要素构成。因此,可通过以产定株的方式来确定密度,一般蚕豆每株有效分枝5个左右,每个分枝结荚2~3个,单株结荚10~15个〔约500g〕,产量水平在10.5~15.0t/hm2。;6田间管理

6.1适时灌水

蚕豆喜湿润但忌涝害,灌水应掌握速灌速排,切忌细水长流、慢灌久淹[4]。苗期需水量较少,播种后土壤干旱时要浇水促出苗,齐苗后灌1次跑马水。花荚期对水分需求量大,一般要在初花期、始荚期、鼓粒期各灌水1次。

6.2科学用肥

蚕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生产100kg籽粒,约需吸收氮7.8kg、磷3.4kg、钾8.8kg、钙3.9kg和适量的微量元素。由于蚕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一般可自身解决需氮的2/3。因此,蚕豆的施肥原那么是“适量施氮,增施磷、钾肥”。;6.3防旱、防涝

蚕豆对水分很敏感,既怕旱又怕涝。假设田间排水不良,那么根系发育不良,且易发生立枯病和锈病。如遇干旱,尤其开花结荚期,对产???影响更严重。因此,应根据生长需要,及时排灌,确保丰收。

6.4整枝打顶

去除主茎。虽然蚕豆分枝能力较强,但主茎一般不能结荚,即使结荚也较小。当豆苗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摘去主茎心叶,促基局部枝[5]。力争冬前单株到达5个左右的健壮分枝。

整枝疏苗。蚕豆虽然具有良好的分枝习性,但并非所有分枝都能结荚或结很多荚。因此,及时整枝疏苗,才能保证合理的密度,应去掉无头枝、弱技、病枝和迟发枝。;摘除顶心。蚕豆开花结荚由下而上,从下部到上部结荚数逐渐减少,易脱落。如不及时打顶,养分大量输送到上部,从而造成中、下部花荚脱落,不能结实。

6.5除草

在杂草1叶1心时,用15%精稳杀得900mL/hm2防除。鲜豆荚采收前15d停止用药。;蚕豆主要病虫害防治;1、主要病害

〔1〕赤斑病:赤斑病是蚕豆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病后轻那么减产三成左右,重那么叶枯杆死,颗粒无收。此病由真菌引起,在15—20℃和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蔓延很快,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危害。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赤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赤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内有裂缝,发病严重时植株变成黑色、枯腐,并生灰色霉,剥开茎杆能见到内壁附有黑色菌核,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该病除危害叶片、叶柄和茎杆外还可危害花瓣和幼荚。

【防治措施】:

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药2—3次,可控制发病。还可用草要灰100千克/亩撒施在叶片上防治。现蕾期每亩可用8千克硫酸钾兑水100千克喷雾。;〔2〕锈病:锈病是蚕豆常发病害之一,蚕豆发病后,叶片枯槁、籽粒不饱满,发病严重时植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锈病孢子随气流传播,孢子落到蚕豆植株的任何局部后,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孢子就能发芽侵入。锈病发病越早,蚕豆的产量损失就越大。

【防治措施】:

每亩用15%“粉锈宁”1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80%“代森锌”75克兑水喷雾。发病初期防治一次,以后每隔6—8天一次,连喷2—3次,效果更佳。;〔3〕枯萎病:枯萎病是蚕豆近年来发生极为普遍的病害之一,发病后很难控制。该病从出苗至花期都出现,导致烂根、植株矮小、叶色淡黄并成萎蔫状;顶部茎叶萎叶萎蔫下垂,叶片脱落;根部发黑,侧根很少,主根短小、黑褐色、成鼠尾状、植株极易拔起。

蚕豆萎病的病菌种类很多,常见的为镰刀菌类。病菌常潜藏在病残体内,在土质中可存活多年。一般土质偏酸、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连作地块发病比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