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茄子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 要] 茄子的栽培过程中,往往由于科学意识不先进,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导致茄子病虫害呈现加重趋势,对茄子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茄子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茄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第更好提升茄子栽培质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巴楚县 茄子栽培 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82-01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自治区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保护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优势区划的扶持力度,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优势产业带集中的效益将越来越明显,巴楚县结合自身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量,以“稳粮、减棉、优果、强畜”和“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为发展思路,以“补短板、降内存、去消耗、促增收”为引领、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退棉改经”产业体系化、精品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标准化创建、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力争打造出高质量、高标准、可复制、可推广蔬菜种植业示范基地,保证地区蔬菜供给,提升地区经济水平。
1 茄子栽培技术分析
1.1 播种育苗
首先,做好种子处理和播种工作。在巴楚县茄子育苗采用大棚或者小拱棚育苗,春季露地栽培的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春季种植于12~2月间播种育苗比较合适。秋季栽培的可于六月上旬播种育苗。育苗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用50%的多菌灵溶液5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者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清洗完毕后,置于30度的环境下催芽处理,当有80%的种子露白之后,就可以播种了。播种前要浇透水,播种后在种子上方覆盖一层0.5cm厚的湿润土壤,当茄子生长到3~4叶期之后,将幼苗转移到营养钵内进行分苗定植;其次,做好苗期的管理工作。从播种后到出苗前主要以保温保湿为主。地表温度应该控制在24~25度之间,环境温度控制在25~28度之间。出苗后要逐渐降低环境温度,白天一般控制在22度之间,夜间控制在15~18的之间,定植前一周要做好炼苗工作,白天气温控制在15~20度之间,夜间控制在5~10度之间,经过5~6天炼苗之后,在无霜天应该整天敞开炼苗,炼苗时温度不能降低过快,要逐渐降低温度,如果遇到寒冷天气应该适当保温。
1.2 适时定植
首先,春季露地栽培在避开晚霜危害的前提下尽早定植,定植前三天,用50%的多菌灵溶液500倍液喷施茄子幼苗一遍,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其次,整地施肥科学定植。选择上一茬作物不是茄科类作物的种植地,一般选择油菜、玉米等地块作为种植地,定植前做好整地工作,整地深度维持在30cm左右,保证地面平整,土壤细碎。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普钙30公斤作为基肥。然后作畦,1.1米开墒作畦,每畦定植两行,单株定植,大行距定为70cm,小行距为40cm,株距维持在40~45cm左右,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可以适当稀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适当密植,定植前要浇透水,定植前覆盖地膜。
1.3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做好缓苗期的管理。定植后,要观察秧苗是否存在萎蔫,死苗现象,如果存在及时更换,定植三天后,要浇一次缓苗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影响茄子生长;其次,做好中耕划锄工作。茄子幼苗缓苗期,要及时中耕划锄。这个时期一般需要中耕2~3次,中耕要早、勤、深,提高地表温度,促进茄子幼苗根系呼吸;再次,做好整枝工作。茄子生长前期要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其早开花早结果,定植后成活到幼苗生长50cm高后,要将底层叶子去除,提高田间通风效果,及时去掉向外的侧枝,保留向上主干;最后,适当深施肥。茄子的根系比较深,保证植株健壮有利于根系向深度生长,提高抗旱能力。施肥应该以深施肥为主,结果前期已以控水蹲苗为主,门茄开始膨大,果皮有光泽后就可以结束蹲苗,适当灌溉施肥。茄子进入开花坐果期营养需求增大,这个时期由营养生长向着生殖生长转变,这个时期应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开花结果。从果实膨大期到门茄采收这段时间,结合田间墒情,灌溉1~2次,同时每亩追施硫酸铵10~15公斤,或者施入粪水肥1000公斤,灌溉后要及时中耕。
2 茄子病虫害防治技术
茄子在整个生育期间,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白粉虱、蚜虫等病虫害,防治这些病虫害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还要科学选择农药,做好药物防治。对于茄子枯萎病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琉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此外可用10%双效灵水剂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倍液澄根,每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