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 (3) PPT课件.pptx

发布:2025-04-15约2.96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202X汇报人:XXX汇报时间:202X

CONTENT

录05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护理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处理

操作前准备01202X

常用动脉采血针,需检查针头是否锐利、针管是否通畅,确保无漏气现象。

采血器应选用专用动脉血气采血器,其具有负压,可方便采血且减少污染。采血工具选择01使用动脉血气标本专用容器,如肝素抗凝的密封试管,容量一般为2ml左右。

标本容器需标记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确保标本可追溯。标本容器准备02准备无菌棉签、纱布、止血带等,用于采血后的止血和局部护理。

需备有消毒棉球及消毒剂,如碘伏,用于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其他物品准备03物品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检查患者采血部位皮肤情况,如有无破损、感染、瘢痕等,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评估患者情况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解释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适。

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知情同意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仰卧位或半卧位,暴露采血部位,便于操作。

对于烦躁不安或不配合的患者,可适当约束,确保采血过程顺利进行。患者体位安置患者准备

01个人防护操作者需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熟悉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熟练、规范。02环境准备选择光线充足、安静、清洁的操作环境,避免外界干扰,确保操作准确。

操作台面需保持整洁、干燥,备齐所需物品,便于操作时取用。操作者准备

操作过程02202X

桡动脉采血桡动脉位于前臂掌侧,易于触摸,是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常用部位。

采血时,患者手臂伸直,掌心向上,腕部外展30°,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及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肱动脉采血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搏动明显,适用于肥胖或桡动脉采血困难的患者。

采血时,患者上臂外展,肘部微屈,操作者用手指触及肱动脉搏动处。股动脉采血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搏动强,但采血后易出血,需谨慎选择。

采血时,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操作者用手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采血部位选择

皮肤消毒用消毒棉球蘸取消毒剂,以采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cm。

消毒后,待消毒剂自然干燥,避免用未消毒的手触摸采血部位。采血后,立即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分钟,直至不出血为止。

将采集的标本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防止血细胞破裂影响结果。采血后处理采血操作者用左手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采血针,与皮肤呈15°~30°角,迅速刺入动脉。

穿刺成功后,见鲜红色血液自动流入采血器,采集足够血量后,迅速拔出采血针。采血操作步骤

在标本容器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采血时间等信息。

确保标本标记清晰、准确,便于检验人员核对。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影响结果准确性。

若不能立即送检,可将标本置于冰浴中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送检过程中,避免对标本容器进行剧烈震荡,防止标本溶血。

向检验人员详细说明标本采集情况,如采血部位、患者病情等,以便检验人员准确分析结果。标本标记标本保存与送检送检注意事项标本送检

操作后护理03202X

0203采血后,观察采血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情况。

若发现出血不止,应立即重新按压止血,并通知医生处理。局部观察01对于采血部位的肢体,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如握拳、伸指等,促进血液循环。

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采血部位再次出血。功能锻炼采血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防止感染。

嘱咐患者或家属注意观察采血部位,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保持清洁采血部位护理

采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观察病情变化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向患者解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

教会患者正确的采血部位护理方法,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患者护理

注意事项04202X

采血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患者痛苦。

穿刺时,应根据患者动脉搏动情况,调整进针角度和深度,确保穿刺成功。采血技术要求防止标本污染采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标本污染。

采血针和标本容器应保持无菌,避免接触非无菌物品。采血量控制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量一般为1~2ml,根据检验要求准确控制采血量。

采血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010203采血过程注意事项

采血后,按压止血时间要足够,一般5~10分钟,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按压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轻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