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届安徽省宣城二中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20约2.76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届安徽省宣城二中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

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

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

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

2.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

2、中国画注重“透视”或“想象”的艺术效果,只画一叶轻舟,却能表现出浩瀚大海,让人有无穷尽的视觉体验。下列各选项中,最能体现出中国画特点的诗句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事实上,过什么节、怎么过节是每个人的自由,,。。,,。

①也与其他选择不过这个节日的人无关

②但从对待情人节的态度来看,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不同的文化异于彼此的一些气质

③与这个节日是哪国的无关

④那或多或少还是让人感觉有些惋惜

⑤一个旨在庆祝人类的一种美好情感的节日

⑥若最终演变成一种炫耀性或强制性的消费行为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①②⑤⑥④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①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②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④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⑤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

⑥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

A.①②⑥③⑤④ B.⑤②①⑥③④ C.①②⑤④③⑥ D.⑤①②④③⑥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②欲三更,苦雨终风③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④乘桴意,粗识轩辕⑤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元符三年(1100)苏轼自海南岛渡海内迁时作。②参横斗转:参、斗均星宿名,横、转,指星座位置移动。③苦雨:久雨。终风:终日吹个不停的风。④鲁叟,指孔子。⑤轩辕:黄帝,传说中古代帝王。《庄子·天运》说黄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北门成闻之始惧复怠且惑,黄帝即借音乐向他说了一番关于“道”的哲理。这里用此典形容波涛之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联点题,通过星斗、“三更”、“月明”、“海色”点明月夜渡海之事。海面上风平浪静,夜空中星斗满天,呈现出空灵壮阔的美丽夜景。

B.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五句用此典暗合眼前渡海的情形,写出了自己对被流放到海南的不满,表达诗人仕途上的积极追求。

C.第六句表面写渡海途中听到涛声,实则借用典故暗喻自己到海外之后,“粗识”了《庄子》的玄妙哲理,心态更加通达洒脱。

D.苏轼一生,艰难坎坷,以至“九死南荒”,但他却能坦然以对,反视艰难遭遇为奇绝游历。这正是苏轼豁达人格的写照。

2.此诗前两联既是写景,其实也不露痕迹地用比喻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请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对此作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国家文化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