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届新高考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50题答案.docx

发布:2025-04-16约2.7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届新高考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50题答案

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B。A选项出自杜甫《登高》;C选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D选项出自杜牧《泊秦淮》,B选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2.以下诗句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同一节日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元宵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描写元宵节的场景。A选项描绘春节;B选项描绘重阳节;D选项描绘七夕节。

3.下列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的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B.此句运用典故,借“珠有泪”“玉生烟”抒发了诗人的怅惘、哀伤之情

C.这两句主要描写了沧海和蓝田的地理风貌

D.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了鲛人泣泪成珠、蓝田产玉等典故,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的怅惘、哀伤之情,并非单纯赞美自然、描写地理风貌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D。A选项“杜康”代指酒;B选项“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C选项“孤帆”代指船;D选项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比作梨花。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

A.王维

B.陶渊明

C.孟浩然

D.韦应物

答案: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王维有“诗佛”之称,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等;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过故人庄》等;韦应物代表作有《滁州西涧》等。

填空题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泣孤舟之嫠妇。出自苏轼《赤壁赋》,此句通过描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侧面表现了箫声的悲凉。

2.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这是杜甫《登高》中的尾联,诗人将个人的艰难身世和家国的苦难结合,抒发了深沉的感慨。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以独特视角,假设如果没有东风助力周瑜,历史可能会改写,大乔小乔会被锁进铜雀台。

4.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理想的豪情。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运用这两个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朦胧和哀伤氛围。

判断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

答案:正确。“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长江的雄浑,此句出自杜甫《登高》。

2.《论语》是孔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答案:错误。《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正确。这句诗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人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西出阳关后就难以再遇到故旧之人,体现了惜别之情。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诗经》。()

答案:错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诗《长歌行》。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的是刘备。()

答案:错误。“英雄”指的是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落泪,此句出自杜甫《蜀相》。

解答题

1.请简要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表达效果。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从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和鸟赋予人的情感。因感时伤乱,诗人看到盛开的花朵反而落泪,听到鸟儿的啼鸣反而心惊。从表现手法上看,这是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本是美好的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却增添了他的哀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思家的深沉情感。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此句出自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从修辞手法上,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先用设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