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50题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语文古诗文默写50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B
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理。A选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强调要认识事物的全貌需要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观察;C选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D选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调知识的不断更新。B选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同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发展规律,与题干哲理相近。
2.下列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B.诗人特意去看南山,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C.此句主要是为了描写南山的美景。
D.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留恋。
答案:A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一词体现出诗人的闲适,“见”字说明是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田园生活中自在、恬淡的心境。B选项“特意去看”错误;C选项重点不是描写南山美景,而是通过此景体现心境;D选项与诗句表达的远离官场、热爱田园的情感相悖。
3.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C
解析:A选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天西湖的荷花景色;B选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冬天的雪景;D选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秋天的枫叶。C选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初春小雨滋润、草色若有若无的景象。
4.下列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
B.“生”和“入”二字,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C.此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了时序的交替,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D.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符。
答案:D
解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蕴含哲理,与全诗表达的思乡之情相契合,它通过描绘新旧交替的景象,在自然的时序变迁中,更增添了诗人的思乡之感,并非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符。A、B、C选项对诗句的对仗、拟人手法以及哲理的分析都是正确的。
5.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D
解析:A、B、C选项的诗句均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A选项出自《望岳》,B选项出自《春望》,C选项出自《春夜喜雨》。D选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填空题
1.(),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
解析:此句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理想的豪情。
2.(),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
解析: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坚定信念。
3.(),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这句诗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描绘了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之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4.(),悠然见南山。
答案:采菊东篱下
解析:该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5.(),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
解析:此句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不仅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自然美景,还蕴含着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哲理。
三、判断题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色。()
答案:错误
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描绘的是塞外沙漠的奇特壮丽风光,并非江南水乡景色。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安危,只顾自己享乐的晚唐统治者。()
答案:正确
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借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这一现象,讽刺了晚唐统治者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表达了诗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