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语文议论文专题05 2025湖北省高中名校8月第一次联合测评作文 “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写作指导.pdf

发布:2025-04-17约7.2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湖北省高中名校8月第一次联合测评

“为什么要读古诗文”

写作指导

【原题再现+审题立意+素材积累及运用+参考提纲+范文示例】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了:举例论证必是三个“君不见”导入,

联系现实言必称“揆诸当下”,结尾呼吁必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种

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那么,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古诗文

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

本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当下写作与评价的痛点表现——考场作文千人一面,装饰

化、趋同化、套版化;命题试图堵塞这些套作通道,考察学生在现场如何临场变通、弱化模板,

探出新路径。二是教考衔接的内容,材料设问的信息与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

第一题显性关联,题目综合起来也与《反对党八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等篇目隐性关联,以

期引导考生用足教材、用活教材。

写作时同学们固然要围绕古诗文的价值来谈,但不宜孤立地泛论古诗文的重要性,以为碰到旧

题、原题而直接套作关于“古诗文”的单概念话题作文,而应该从题出发,因题制宜,对题中

其他相关信息有所呼应,比如反思将古诗文做装饰品的片面做法、关联“现代生活”、体现自

己的“联想和思考”等等。

“举例论证必是三个‘君不见’导入,联系现实言必称;‘揆诸当下’,结尾呼吁必引‘追

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列举现象,通过列举当下学生写作中暴露出的几种情

况——“必是”“必称”“必引”等,来说明不少学生写作时,仅把“古诗文”视为文章的装

饰品,模式化、趋同化地使用在他们的作文中。

“这种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由一句引导语,将此类现象由

学生写作领域延伸到了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指出了“古诗文”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装饰化”

“模式化”“固化”等问题,引发大家的广泛思考。

“那么,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呢?”这一句,由现象思考到本质探究,结

合当下,引发学生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而思考学习古诗文真正价值之所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根据题目中引发的思考,写作

时同学们固然要围绕学习古诗文的价值来谈,但不宜孤立地泛化论述古诗文的重要性,直接写

成一篇关于论述“古诗文”学习价值的话题作文,而应从问题出发,结合材料中的现象(全文

一定要有谈现象的段落或部分文字),反思将古诗文做装饰品的片面做法,或者模式化、概念

化地去使用古诗文等写作手段等,关联“现代生活”、体现自己的“联想和思考”等等。

参考立意:

1、传承文化基因,滋养心灵沃土

2、增强文化自信,构建精神家园

3、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4、启迪智慧,拓宽思维视野

5、古诗文能以情动人,表达了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

6、创新表达,丰富现代语言体系

7、守住中华文明的根。古诗文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才传递到今天的,我们有必要学习

优秀的文化。

8、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儿女都有传承的义务和弘扬的责任。

【精彩标题】

1.《借诗词一苇,凌万古江河》

2.《且放青春诗文间,莫因装饰凋朱颜》

3.《循诗词之雅,描风骨之姿》

4.《尽用诗文,不如无诗文》

5.《不以诗文做虚饰,要以风骨洗铅华》

【教链接】

关联了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单元研习任务

单元主题:诗意的探寻。

单元任务: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

生活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

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

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

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

在选择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