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PPT课件.pptx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202X汇报人:XXX汇报时间:202X
01/指南概述02/营养筛查与评估04/肠外营养(PN)应用05/指南的临床应用与展望目录contents03/肠内营养(EN)应用
指南概述01202X
指南制定目的及价值为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流程,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权威指导,提高营养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指南的发布有助于统一临床实践标准,减少因营养治疗不当导致的医疗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推动我国临床营养事业的发展。营养不良现状及危害营养不良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高,可导致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等不良临床结局,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营养不良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康复速度和身体机能恢复程度,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指南背景与意义
汇集外科、重症、老年、肿瘤、营养、药学和循证医学等多学科专家,从不同专业角度对指南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论证,确保指南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多学科合作模式使指南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科室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治疗特点,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多学科专家参与指南遵循国际指南编写规范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广泛检索近20年国内外文献,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证据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严谨的编写流程和科学的分级方法使指南能够准确反映当前临床营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患者的疾病谱、营养状况和医疗资源等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中国成人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指南还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全国范围内的营养治疗水平。结合中国临床实际指南编写特点
营养筛查与评估02202X
重症患者筛查工具对于重症患者,NRS2002和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工具NUTRIC评分是常用的筛查工具。NUTRIC评分结合了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炎症反应、器官功能障碍等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营养状况变化迅速,及时准确的营养风险评估对于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NUTRIC评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NRS2002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筛查工具,适用于成人住院患者,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后续的营养评估和干预提供依据。
大量研究证实,NRS2002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不良临床结局,如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延长等,是临床营养筛查的首选工具之一。MNA-SF与MUST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适用于住院、门诊、社区居家及医养机构的老年患者,通过简单易行的评估项目,快速筛查出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患者,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老年患者的营养问题,改善其预后。
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则适用于包括医院病房、门诊、社区及其他照护机构的成人群体,操作简便,易于推广,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降低营养不良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筛查工具选择
多层面指标体系营养评估应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含炎症指标及代谢指标)、人体成分分析(含肌肉量及肌力)、体能测试和营养综合评估量表等多层面指标,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详细依据。
通过多层面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患者的营养问题,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并及时发现潜在的营养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评估重症患者可应用急性胃肠损伤(AGI)评估量表评估胃肠道功能,并可动态评估;AGI超声(AGIUS)检查评分也可评估胃肠道功能损伤情况,这对于判断重症患者是否能够耐受肠内营养以及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胃肠道功能障碍在重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准确评估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胃肠功能障碍,及时调整营养支持策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GLIM标准适合于中国患者,可用于诊断营养不良和区分重度营养不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科学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有助于提高营养不良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GLIM标准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