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项目3 教案-配气机构的构造与检修.doc

发布:2025-04-15约7.3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教案模板

PAGE

PAGE1

备课人

学科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上课时间

课题

项目3配气机构的构造与检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熟悉配气机构的配气相位。

3.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和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

【技能目标】

1.学会配气机构的一般故障诊断并排除方法。

2.通过学习配气机构的构造和运动关系,养成辩证的逻辑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配气机构的配气相位。

2.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和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

教学难点

学会配气机构的一般故障诊断并排除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写教案、备课、找与知识相关的案例和视频

教学过程

任务3.1配气机构的功用和组成

任务导入

高职汽修专业学生小王一天在网上看汽车的参数配置表发现在发动机参数配置中出现了“配气机构、双顶置凸轮轴”字样。但是由于他还没学习汽车专业课,一时不懂这项参数是什么意思。正在学习专业课的你能帮小王解答疑惑吗?你知道什么是配气机构、什么是双顶置凸轮轴吗?

3.1.1配气机构的功用

下图为配气机构的概述图。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各个汽车的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地开启和关闭各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经过过滤的纯净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能够顺利从气缸排出。

3.1.2配气机构的组成和类型

配气机构主要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两部分组成。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等零件:气门传动组包括正时齿轮(或带轮、链轮)、正时皮带(或链条)、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摇臂轴等零件。

1.气门的布置形式

按气门的布置形式,配气机构可分为气门顶置式和气门侧置式两种。

2.凸轮轴的布置形式

(1)下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

(2)中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

(3)上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

3.1.3配气相位

1.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是指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相对应于曲轴的转角。用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配气相位,这种图形即称为配气相位图。

配气相位的内容包括:进气提前角、进气迟后角、排气提前角和排气迟后角。

拓展资源:

配气相位作用是什么

配气相位作用是:配合活塞缸套的工作,有规律地开闭进排气门。配气相位是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闭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通常用环形图表示。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门当曲拐处在上止点时开启,在曲拐转到下止点时关闭:排气门当曲拐在下止点时开启,在上止点时关闭。进气时间和排气时间各占180度曲轴转角。进气门提前开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进气行程开始时进气门已开大,新鲜气体能顺利地充入气缸。当活塞到达下止点时,气缸内压力仍低于大气压力,在压缩行程开始阶段,活塞上移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仍可以利用气流惯性和压力差继续进气,因此进气门晚关一点是有利于充气的。

2.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是指气门完全关闭时,气门杆尾端与气门传动组最近部件之间的间隙。

其作用是给于气门热膨胀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气门与气门之间的正常密封。

气门间隙的大小随不同机型而不同,一般进气门间隙为0.25-0.3mm,排气门间隙为0.3-0.35mm。

3.1.4气门可变配气正时技术

气门可变配气正时技术即稍微增大进气门提前角和迟后角,或增加气门升程,改变气门的配气相位,以适应汽车在高速、低速时进气量的需要,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降低排放污染物。目前得到普遍应用的气门可变配气正时机构有VTEC机构和DVVT机构两种

1.VTEC机构

同一缸的两个进气门有主、次之分,即主进气门和次进气门。每个进气门通过单独的摇臂驱动,驱动主进气门的摇臂称为主摇臂,驱动次进气门的摇臂称为次摇臂,在主摇臂、次摇臂之间装有一个中间摇臂,中间摇臂不与任何气门直接接触三个摇臂并列在一起组成进气摇臂总成。

2.DVVT机构

DVVT机构由称VVT-i机构,VVT-i系统由VVT-i控制器、凸轮轴正时控制阀和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VVT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观看视频:/v?pd=wisenaturalvid=7891872287084451370

拓展案例:

dvvt发动机的优缺点有哪些?故障率高么?

准确的来说DVVT不是发动机,而是运用在发动机上的一种技术,全称是进排气气门可变正时技术。使用了DVVT技术的发动机比目前市场上较多采用的进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动机更高效、节能、环保。并且DVVT在改善发动机的油耗和提升发动机动力以及降低尾气的排放上都有很好的作用,首先是油耗方面,根据统计说是可以降低5%的油耗,同时提高10%的动力,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