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儿童从出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这个时期的心理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童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2.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例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它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
4.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气质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它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5.依恋: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通过与母亲的密切接触和互动,建立起对母亲的特殊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对婴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7.认知发展: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8.社会性发展: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掌握社会规范和社会技能,发展人际关系的过程。社会性发展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9.道德认知:个体对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体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10.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形成受到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习并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
二、单选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2.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体育活动
答案:B
解析: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它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3岁左右的幼儿其注意的特点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答案:A
解析:3岁左右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还很不稳定。
4.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B.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
C.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D.语词记忆占优势,形象记忆逐渐发展
答案:A
解析:幼儿期无意记忆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同时,幼儿形象记忆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5.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答案:B
解析: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幼儿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6.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
答案:D
解析:幼儿词汇中代词使用频率最高,这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语言表达需求有关。
7.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是()。
A.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B.简单化、单一化、表面化
C.个性化、特殊化、复杂化
D.情绪化、冲动化、随意化
答案:A
解析:幼儿情绪情感发展呈现出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的趋势。
8.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
A.同情
B.移情
C.分享
D.合作
答案:B
解析: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它使儿童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9.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是()。
A.工具性攻击逐渐减少,敌意性攻击逐渐增多
B.工具性攻击逐渐增多,敌意性攻击逐渐减少
C.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