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pptx

发布:2025-04-18约4.8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个体经济单位

考查个体经济单位的三个层次

理性人经济人

完全信息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注意:

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教材的鸟瞰图中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因而只是一个非常简化的说明。

图中没有指明物流与货币流,两者总是反向的。

公众与企业既是需求者也是供给者。

需求的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A

D

B

C

有效需求的两个条件:购买的欲望与购买的能力

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商品自身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价格预期)

需求函数的定义: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

第二节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式:

需求函数是减函数

需求表

需求表和需求函数

二、需求表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

需求表

反映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需求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有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

手机价格

需求量

2000元

100万

1500元

150万

1000元

200万

需求曲线

坐标图

线性需求函数

定义

线性需求曲线与非线性需求曲线

特点:①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动;②斜率为负或一阶导数小于零;③凸向原点。

01

03

05

02

04

06

供给函数的定义: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效供给的两个条件:供给的愿望与供给的能力

供给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各种因素(自身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的定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第三节供给曲线

手机价格

供给量

1000元

100万

1500元

150万

2000元

200万

二、供给表和供给函数

供给表

供给表。

反映供给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情况。

供给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有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

供给函数

均衡的含义

01

均衡的一般意义: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02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03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04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短缺情况下SD

P↑→D↓

P↑→S↑

过剩的情况下SD

P↓→D↑

P↓→S↓

价格的调节使供求趋于均衡(平衡)。

S

DS

P

S=D

S>D→过剩

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

01

均衡价格的决定

02

均衡价格的含义

03

均衡数量的含义

04

市场价格的调节机制:市场机制

05

均衡价格形成的条件:

06

商品、要素自由流动

07

需求者、供给者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并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08

价格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升降

09

没有垄断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P↓D↑

P↑D↓

D↑

D↓

需求量的变动: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P

O

Q

P

O

Q

P↑

S↑

P↓

S↓

供给量的变动: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S↑

S↓

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P

O

Q

P

O

Q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需求变动的影响(供给不动)

供给变动的影响(需求不变)

供求定理

应用实例: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价格变化

P

Q

O

D0

S0

E0

供给增加

供给增加

S1

E1

D1

E2

需求增加

需求增加

第五节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01

02

弹性的一般意义

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意义

定义

一般公式(一般公式、弧弹性公式与点弹性公式)

注意:

弹性系数无度量单位

弹性系数可以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和绝对值等于1。

取绝对值之后,弹性系数越大,表示反应程度越大;弹性系数越小,表示反应程度越小;或者说前者表示富有弹性,后者表示缺乏弹性。

弹性理论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弹性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

弹性在数学上称为函数的相对变化率,即函数的弹性。

例如y=x2,当x由10改变到12时,y由100改变到144,此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绝对改变量分别为:

这表示当x=10改变到x=12,x发生了20%的改变,y相应发生了44%的改变,这就是相对改变量。

例1:

1

例2:

2

在需求价格弹性计算中,自变量x用价格P代替,因变量y用需求量Q代替。

3

01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