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
3.1.2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3.1.2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功能、食物来源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七年级上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章节相联系,学生已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基本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六大营养素的功能。
2.提升学生健康饮食观念,学会合理搭配膳食。
3.增强学生生命观念,认识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六大营养素的功能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2.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合理搭配。
难点:1.学生对营养素功能的理解可能存在片面性。
2.学生在分析食物中营养素含量时的计算难度。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营养素的功能。
2.设计阶梯式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营养素的计算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营养素图片、食物营养成分表、健康饮食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载玻片、食物样本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以“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需要哪些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接着,展示一张人体内部结构图,提出问题:“这些结构是如何得到营养的?”以此引入新课《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讲解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功能
教师介绍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并讲解每种营养素的功能。
用时:10分钟
(2)展示食物中营养素的图片和图表
教师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
用时:10分钟
(3)分析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教师以实际案例,如早餐食谱,分析营养素的合理搭配,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膳食。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蛋白质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
用时:15分钟
(2)模拟食物搭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讨论并记录合理的搭配方案。
用时:10分钟
(3)制作营养标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查阅营养成分表,制作营养标签,并分享给同学。
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举例回答: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生长和修复,脂肪提供能量,维生素参与身体代谢等。
(2)讨论食物搭配的原则
举例回答:食物搭配要均衡,包括五大类食物,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适量。
(3)讨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举例回答: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过多摄入某些营养素也会引起健康问题。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六大营养素的功能和食物来源,总结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营养学基础书籍:《营养学基础》和《营养与健康》等,提供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
-健康饮食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包含营养均衡的饮食建议。
-营养成分数据库:提供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信息,如中国食物成分表数据库。
-健康教育视频:YouTube或Bilibili上关于营养健康的科普视频,适合学生自主观看。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营养学基础》等书籍,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鼓励学生查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不同年龄段和活动量的营养需求。
-利用营养成分数据库,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计算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观看健康教育视频,了解不同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改善健康状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特定食物的营养成分,并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食谱。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农场或食品加工厂,让学生了解食物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开展营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来校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营养健康指导。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关注营养健康相关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