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工作方案.docx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学校内部及周边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激化升级,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情况汇总上报。
排查范围
1.师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业指导、纪律处分等方面产生的矛盾。
2.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如同学之间因琐事争吵、打架斗殴、校园欺凌等引发的矛盾。
3.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涉及教学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利益冲突。
4.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例如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方式、收费问题等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
5.学校与周边单位和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可能涉及校园建设、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排查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相关问卷,了解师生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2.走访谈心: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定期与师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纠纷。
3.重点排查:对曾经发生过矛盾纠纷的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进行重点关注和排查。
4.信息收集:通过学校的信访渠道、舆情监测等方式,收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线索。
化解措施
1.分级负责: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一般性矛盾纠纷由相关部门和年级组负责化解;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由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涉及重大问题的矛盾纠纷,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化解工作。
2.多元化解: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对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以教育疏导为主,引导当事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对于涉及利益冲突的矛盾纠纷,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对于涉及法律问题的矛盾纠纷,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跟踪回访: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和矛盾纠纷的解决效果,防止矛盾纠纷反弹。
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高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排查摸底阶段:各部门、各年级组按照排查范围和方法,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填写《学校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并及时上报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化解处理阶段: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化解措施进行分类处理。能够当场化解的,要及时进行化解;一时难以化解的,要明确责任人和化解期限,限期化解。
4.总结巩固阶段:对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长效机制。
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分析矛盾纠纷形势,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要注重工作实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3.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各部门、各年级组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共同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4.严格责任,严肃纪律:对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工作不力、敷衍塞责,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升级,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