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年度综合防尘措施.doc
PAGE1
PAGE1
矿井年度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开采的煤层为二1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14.04%,煤尘具有爆炸性,为杜绝煤尘堆积,消灭煤尘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体健康,现结合教学三矿实际情况,特编制《矿井年度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一、成立综合防尘组织机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
成员:一线部室及相关一线区队正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风科,由通风科科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防尘相关业务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
1.在组长统一指挥下,负责搞好矿井综合粉尘防治工作。
2.负责矿井综合粉尘防治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
3.负责贯彻落实上级与矿井粉尘防治相关的文件指令。
4.负责监督检查矿井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与整改。
5.负责矿井综合粉尘防治工作所需人、财、物的落实。
综合防尘措施
防尘水源
1.矿井必须设有地面防尘水池,且地面防尘水池应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矿井现有4个永久性防尘水池,每个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少于100m3的水量,消防水池容量共计400m3。
2.防尘用水水质:PH值在6-9.5范围内;悬浮物不得超过150mg/L;悬浮物粒径不得大于0.3mm。
3.每年至少化验一次水质。
防尘管路
1.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矿井目前已建立了从地面、井筒到各采掘工作面5000余米的环形防尘洒水管路系统。
2.主要运输巷、上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
3.井下轨道运输巷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三通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每隔50m设置支管和三通阀门。
4.防尘管路按要求吊挂或垫起,做到平、直、稳,并进行刷漆防锈处理。
防尘设施
装载点及卸载点的设置要求
(1)井上、下所有运煤转载点必须有完善的自动喷雾装置。
(2)装载点和卸载点必须设置喷雾装置。
(3)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
2.各进回风巷道及采掘工作面的设置要求
(1)主要进风大巷及采区进回风巷道都必须安装净化水幕(采区进风巷道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2)采煤工作面距上、下出口不超过30-50m范围内各安设自动净化水幕,且雾化好,封闭全断面。
(3)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范围内应安设净化水幕。
(四)采煤工作面防尘措施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必须设有洒水管路,带式输送机巷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及洒水阀门,轨道运输巷每隔100m设置一个三通及洒水阀门,并将三通阀门设置在便于安全操作的人行侧,且阀门操作开关自如。
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必须安装至少两道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第一道净化水幕距离工作面不超过50m,第二道净化水幕距离工作面不超过100m。
3.采煤机内、外喷雾使用正常,采煤机内喷雾工作压力不小于2Mpa,外喷雾工作压力不小于4Mpa,且雾化效果好,能覆盖滚筒,有效地抑制割煤期间出现煤尘飞扬。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8MPa,否则采煤机必须停机。
4.工作面移架放顶时可以利用支架上安装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进行降尘,减少煤尘生成。
5.各转载点及输送机头必须设有喷雾,保证出煤期间正常使用。
6.必须安排人员负责定期冲洗巷道,距离采煤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巷道,每班至少冲洗1次,20m以外的巷道每天至少冲洗1次,要求巷道中不准有连续长度超过5m、厚度超过2mm的煤尘堆积。
7.采煤工作面应实行煤层注水;煤层的注水压力和注水时间、注水量要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煤体湿润,且单孔注水总量应使该钻孔预湿煤体的平均水分含量增量大于或等于1.5%。
(五)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
1.掘进工作面必须有完善的洒水系统。
2.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湿式钻眼,随着打眼过程的进行,连续地将水送至钻眼底部,以冲洗岩屑和湿润岩粉,达到减少岩尘的产生和飞扬的目的。
3.放炮时坚持使用水炮泥,将装满水的水炮泥袋装填在炮眼内,爆破时水袋被爆碎,并将水压入煤的裂隙和雾化,以达到防尘的目的。
4.放炮前应对工作面30m范围巷道内的巷道周边进行冲洗;放炮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10-15m地点安装高压喷雾降尘系统实行放炮喷雾,雾幕应覆盖全断面并在放炮后连续喷雾5min以上。当采用高压喷雾降尘时,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放炮后,装煤(矸)前必须对距离工作面30m范围内的巷道周边和装煤(矸)堆洒水。在装煤(矸)过程中,边装边进行洒水。
5.必须安排人员负责定期冲洗巷道,掘进工作面距迎头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