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pptx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00—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08-31发布
2017-01-01实施
发布
本标准代替GB11959—2008《食品添加剂香叶(精)油》。
本标准与GB11959—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香叶醇含量由“5.012.0”改为“2.012.0”。
GB1886.200—2016
前言
Ⅰ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相对密度(20℃/20℃)
0.882~0.899
GB/T11540
折光指数(20℃)
1.460~1.472
GB/T14454.4
旋光度(20℃)
-14.0°~-7.0°
GB/T14454.5
溶混度(20℃)
1体积试样混溶于3体积70%(体积分数)乙醇中,呈澄清溶液
GB/T14455.3
酸值(以KOH计)/(mg/g)≤
10.0
GB/T14455.5
酯值(以KOH计)/(mg/g)
50~80
GB/T14455.6
羰值
≤
58
GB/T14454.13—2008中第一法
特征组分含量,w/%
香茅醇
32.0~43.0
附录A
香叶醇
2.0~12.0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生长在中国的香叶(PelargoniumgraveolensHers.)的新鲜茎、叶中提取的食品添加剂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绿黄色或琥珀色
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
状态
流动液体
香气
薄荷样香韵和玫瑰样香气
GB/T14454.2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
GB1886.200—2016
1
附录A
特征组分含量的测定
A.1仪器和设备
A.1.1色谱仪:按GB/T11538—2006中第5章的规定。A.1.2柱:毛细管柱。
A.1.3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A.2测定方法
面积归一化法:按GB/T11538—2006中10.4测定含量。
A.3重复性及结果表示
按GB/T11538—2006中11.4规定进行,应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香叶油气相色谱图及操作条件参见附录B。
GB1886.200—2016
2
附录B
食品添加剂香叶油气相色谱图及操作条件
(面积归一化法)
B.1食品添加剂香叶油气相色谱图
食品添加剂香叶油气相色谱图见图B.1。
8—α-松油醇;
9—甲酸香叶酯;10—香茅醇;11—香叶醇;12—丁酸香叶酯;13—惕各酸香叶酯;14—惕各酸苯乙酯。
图B.1食品添加剂香叶油气相色谱图
说明:1—顺式玫瑰醚;2—反式玫瑰醚;3—薄荷酮;4—异薄荷酮;5—芳樟醇;6—愈疮木二烯;7—甲酸香茅酯;
GB1886.200—2016
3
B.2操作条件
B.2.1柱:毛细管柱,长50m,内径0.25mm。
B.2.2固定相:聚乙二醇20000。
B.2.3膜厚:0.25μm。
B.2.4色谱炉温度:线性程序升温从65℃至230℃,速率2℃/min。B.2.5进样口温度:230℃。
B.2.6检测器温度:250℃。
B.2.7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2.8载气:氮气。
B.2.9载气流速:1.1mL/min。
B.2.10进样量:约0.2μL。
B.2.11分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