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新时代下农产品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的探究及改进策略.pdf
基于互联网“+”新时代下农产品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的探究及
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升
级,食品安全、鲜活农产品供应逐渐成为居民生活关注热点,冷链产业的发展
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物流损耗和社会资源浪费具有
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农产品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满足于需
求。因此,提出共享生鲜冷链设施“”的理念,研讨可行的共享生鲜柜模型,为
我国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出可行解,促进我国绿色物流、共享经济的
发展。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冷链物流终端设施
引言
冷链物流是指为保持食品新鲜的品质或其他产品(医药等)的效能以及减
少运输损耗,在其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货物始终保持一定
温度的一种物流运输方式,由预冷处理、冷链加工、冷链储存、冷链运输和配
送及冷链销售几方面构成,涉及冷库、冷藏车、保温盒、冷藏陈列柜等设施。
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
大,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升级,食
品安全、鲜活农产品供应逐渐成为居民生活关注热点,冷链产业的发展为保障
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物流损耗和社会资源浪费具有巨大的
促进作用。以生鲜商品为例,目前行业平均腐损率达到10%~20%,而运用冷
链物流直配的企业可以将腐损率降低到3%~5%。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8
年全国冷库总量将达到5238万吨(折合1.3亿立方米),新增库容488万
吨,同比增长10.3%。截止2018年三季度,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6.42万
辆,新增冷藏车2.4万辆,同比增长33%,增幅显著,可见冷链的市场需求和
发展空间巨大。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5
年中国城镇化率56.10%,较1980年的19.40%增长了36.7个百分点,预计到
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根据统计结果,目前我国城镇人口饮食
结构中易腐食品比例约为62%,而农村人口饮食结构中易腐食品比例约为
37%,主要由于城镇人口的肉类、水产消费量远高于农村人口,可见随着城镇
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食品消费结构也不断随之进行调整,易腐食品的比重不断
增大。这也需要我国农产品生鲜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购物市场的不断繁荣,互“联网
+”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环境的影
响,互“联网+”冷链物流仍存在认知度较低、发展较缓慢等多个问题的存在[1]。但
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冷链物流管理质量的提升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
此,探究并改进互“联网+”新时代下的农产品生鲜冷链物流体系需引起高度重
视。
1现状
1.1生鲜终端现状
生鲜终端也可以称为生鲜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生鲜农产品作为大家日
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水果,蔬菜,生肉,豆制品,乳制品,
水产品,熟食产品以及半成品等。作为保证生活消费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
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时间和配送速度直接关系到其是否新鲜和质量是否过关,进
而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大部分人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渠道只停留线
下,如:生鲜超市,菜市场等场所,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快速发
展,孕育而生许多生鲜购买的新型线上购物渠道,例如;生鲜网络团购,生鲜场
地直发等,整个生鲜农产品的买卖都在随互联网“+’新时代而发生巨大改变。在
如此强大的网购浪潮下,冷链物流配送却因各方面跟不上而成为制约其发展的
一大模块。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成为顾客关注的焦点。此
外,由于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顾客购买行为是随机的,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往往
也是不明了的。这给保鲜需求与相关价格等运营决策带来巨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