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诗歌鉴赏(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原卷版).docx
专题11:诗歌鉴赏
新课标指出: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1.考查重点
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2.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语文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多为诗歌鉴赏题,均是必考题,分值一般在4-6分。
3.命题趋势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晚春》
1.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2、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木兰诗》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
3.分析“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不闻”开头的两个句子,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