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pptx
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2019新课标人教版
学习目标1.明确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大致分布。(区域认知)2.结合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现状,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思维)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地协调观)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区域发展1.生态脆弱区①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②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2.土地退化土地沙化: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粉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2.土地退化石漠化: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植被持续退化乃至消失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土地退化过程,多发生在西南石灰岩地区。
2.土地退化土壤侵蚀:由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土地退化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3.我国生态脆弱区①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②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区青藏高原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分布图
一、生态脆弱区--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阅读课本P23-P24,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出现大面积的石漠化的原因。(2)分析喀斯特地区总是与贫困交织在一起的原因。①亚季,全年降水量大,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②而且喀斯特山地多陡坡;③石灰岩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薄;④破坏植被,植被覆盖度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思考:(3)石漠化的危害有哪些?案例探究——石漠化耕地破坏,生产力降低。石漠化使土层变薄,土壤层次缺失,土体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肥力降低。随着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植被破坏,导致水源涵养能力差,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旱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日趋脆弱。
思考:(4)石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案例探究——石漠化促进高产优质农业的发展。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生态移民。加大资金投入。
不同时期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界变迁示意图气温变化(℃)3210-1-2-3暖冷暖冷暖冷暖冷暖前公元后300020001000500050010001500160017001800190019502000(年)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曲线①②③农进牧退牧进农退暖湿冷干气候变化政策引导+农牧交错带向西北移农牧交错带向东南移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况④现象变化:
196119671973197919851991199720032009100200300400500降水量/mm年降水量的变化多年平均年内各月降水量案例探究——鄂尔多斯1、自然原因:阅读课本第25页思考:(1)鄂尔多斯的降水有什么特征?(提示: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如何影响该地的土地退化?(3)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4)鄂尔多斯地区土地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鄂尔多斯的降水有什么特征?(提示: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如何影响该地的土地退化?①鄂尔多斯的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②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夏季多暴雨;③降水年际变化大。①降水变率大,暴雨集中,水分利用率低,且土壤侵蚀强烈;②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降水较多时农耕业发展较好,但集中的暴雨会导致土壤侵蚀严重,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自然原因:②多大风(3)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4)鄂尔多斯地区土地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①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②春季受亚洲高压影响,气温较低,而南方气温回升快,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③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小,所以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①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②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①过度开垦降水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好,农区向牧区扩展:降水少的年份,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且由于农作物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