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去的综合治理(第1课时含视频)-【高效教学】高二地理教学课件(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例;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目录;一、生态脆弱区;干湿交替地区;4、特征;5、主要类型;一、生态脆弱区;1、荒漠化的概念;土地沙化;;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以上。;5、荒漠化的类型;广义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寒漠化等土壤丧失生产力的情况。;;;冻融荒漠化是指在气温日较差(昼夜)、年较差较大(季节)的地区,在气候变异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被破坏或质量下降,造成植被减少、土地退化的过程。
冻融荒漠化是我国气温较低的高原所特有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青藏高原具备了冻融荒漠化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而较大面积的冻融荒漠化土地又给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③盐渍荒漠化;成因:不合理灌溉(如漫灌、滴灌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经水分蒸发后,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的盐碱化现象。;①地形因素:地形低洼;
②气候因素: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③水文条件: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5、荒漠化的类型;水蚀荒漠化是指在地貌、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主要由水蚀作用造成的荒漠化,其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及山麓地带。水蚀荒漠化可分为土漠化和岩漠化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南侧的黄土分布区等,后者主要分布在太行山脉北部、辽宁西北部的基岩山区。;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
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
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
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土地石漠化;石漠化的防治措施;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2.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红壤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寒漠化则主要发生在两极、高山或高原等高海拔或寒冷气候区,寒漠地区的寒冻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岩屑。由于低温导致土壤冻结和干燥,植被难以生长,土地逐渐退化,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典型地区如青藏高原。;G;2.根据区域特征,说出下图中生态极度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类型。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说说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概括该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气候:;河流:;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_________;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文因素(决定性的作用);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多大风
动力条件: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
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降水不均性—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其主要类型有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生态脆弱区。据此,完成相关任务。;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对照我国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说出这些生态脆弱区的大致范围和分布的主要地形区。;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2)说出这些生态脆弱区主要有哪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据此,完成相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