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课件.ppt
5.人工氣腹後,因胃內壓升高可能致胃液返流清醒病人常有胃腸不適的感覺;全麻病人則有吸入性肺炎之慮。因此,要求術前常規禁食至少6小時,禁水2小時,術中經胃管持續胃腸減壓。術前應用抗酸藥和H2受體阻滯藥可提高胃液pH,以減輕誤吸的嚴重後果。氣管插管選用帶氣囊導管、氣腹過程中常規將氣囊充足。6.氣體栓塞原因:高壓CO2氣體經破損靜脈血管進入循環系統所致。此時往往有穿刺部位出血或手術操作部位出血。出現氣栓必須具備兩大條件:①有較大的靜脈血管暴露在二氧化碳氣體中;②有較高的二氧化碳壓力。表現:①早期包括食道超聲心動圖中可見氣栓,或用心前區多普勒檢查時發現空氣,潮末CO2張力升高。②後期表現包括CVP升高,低氧血症,低血壓,心室異位節律,心前區持續性“大水輪”樣雜音。處理:停止手術、排盡腹腔內CO2氣體病人左側臥位,若有中心靜脈導管可經此將氣體抽出,用補液及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當氣體栓塞時是否用PEEP通氣仍有爭議。它可升高中心靜脈壓來防止氣體進入,但同時將影響靜脈回流,從而使心排血量降低。【麻醉選擇的原則】???麻醉選擇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氣腹不適、能避免CO2氣腹性生理變化為原則。全身麻醉,區域神經阻滯,局部麻醉都適用於經腹腔鏡手術。
全身麻醉:採用氣管插管及使用肌肉鬆弛藥施行控制呼吸,有利於保證適當的麻醉深度和維持有效的通氣,又可避免膈肌運動,利於手術操作。在監測PaCO2下可隨時保持分鐘通氣量在正常範圍.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在T4~T12(膽囊切除術、胃穿孔修補術和膈疝修補術等)或T6~S6(婦產科手術、直腸手術、闌尾切除術)。清醒病人的分鐘通氣量可代償性增加,以維持正常的PaO2和PaCO2。腹內壓增加致靜脈回流降低,通氣/血流比增高,均可使ETCO2下降。清醒病人因咽喉反射未消失,尚可不致出現誤吸,但對膈肌的CO2直接刺激及膽囊牽引,多數病人主訴肩臂放射性疼痛,此時除減慢充氣速度(1.5L/min)外,常需輔助強效麻醉性鎮痛藥。該麻醉方法多數麻醉醫生不主張,但可用於診斷性檢查,時間短手術小,下腹部手術時可適當考慮。
局部麻醉:適用於診斷性檢查。【麻醉管理與監測】?由於腹腔鏡手術自身特點,及其對呼吸迴圈的影響,給麻醉管理帶來一定的特殊性
1.對腹腔鏡手術的麻醉,多數學者推薦氣管內插管全麻,主要目的在控制呼吸,減輕手術操作對呼吸的影響,保證良好的通氣和氧合,避免出現高CO2血症。
2.腹腔鏡手術時間一般較短,因此要求麻醉誘導快、蘇醒快、併發症少。
3.腹腔鏡下的人工氣腹可增加心臟負荷,降低心排血量,因此應選用對迴圈影響輕的短效麻醉藥物。目前多採用芬太尼、乙咪酯或咪唑安定與卡肌寧複合誘導插管;N2O與安氟醚或異氟醚維持。我院常用芬太尼、異丙酚或咪唑安定與卡肌寧或維庫溴胺誘導插管,安氟醚、異氟醚、地氟醚維持。
4.腹腔鏡手術麻醉中應特別強調對呼吸與迴圈功能的監測,宜常規監測血壓、心率、ETCO2、PaCO2、SpO2、氣道壓等。☆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麻醉:1.取極度頭低足高位,還需應用電凝;2.腹腔內吹入CO2常導致PaCO2升高,肺順應性下降,FRC減少;加之氣腹中的吸收,造成高碳酸血症。多餘的CO2可以正常基礎通氣量增加1.5倍控制通氣加以排除。腹腔內壓力升高,中心性血容量再分佈引起CVP升高,心排血量增加。當腹腔內壓力2.94~3.92kPa(30~40cmH2O)時,則影響右心充盈而使CVP及心排血量降低。3.麻醉方法,以全身麻醉最為常用。因氣腹增加通氣負荷,故除非吹入氣在2L以下,否則硬膜外或腰麻下難以忍受。婦產科手術併發症:
肩痛:由於手術中二氧化碳氣體殘餘在腹腔中刺激膈下所致。
腹痛:由於小的切口所致。
神經損傷:由於不適當的體位壓迫神經或神經過度伸展;如膀胱截石位導致下肢腓神經損傷,手術後經過理療後多能恢復。
泌尿系統併發症:多為導尿導致的併發症。
感染
穿刺口疝。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手術指征1.診斷性腹腔鏡指征:
急診腹腔鏡診斷:急性腹痛,子宮穿孔。
2.手術治療性腹腔鏡指征:
宮外孕,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卵巢良性畸胎瘤,良性卵巢囊腫,輸卵管絕育。☆膽囊切除術的麻醉:1.病人呈頭高足低位;
2.用燒灼術或鐳射將膽囊從肝床分離,需要用肌肉鬆弛藥提供充分的腹壁肌肉鬆弛。
3.由於腹腔鏡有限的視野和高倍放大使失血量很難估計,可能發生膽囊動脈或肝動脈的出血。
4.因體位、氣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