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Co-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结构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华为首款5G手机芯片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创造了可控核聚变运行纪录的“人造太阳”,其原料中的与互为同位素
D.“嫦娥五号”探测器配置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
2.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B.浓硝酸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C.液溴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并加水液封
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3.、的半衰期很短,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互为同位素
B.上述人工合成反应中涉及2种元素,6种核素
C.自然界不存在、单质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
D.、半衰期很短,故不能用作研究反应历程的示踪原子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B.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过渡元素
C.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阴阳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l3+
5.如图所示装置露置于空气中,铁的腐蚀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6.已知X、Y、Z、M、N是短周期中的五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Y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M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N元素与M元素处于同一主族,N元素的单质为黄色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MZY
B.非金属性:NMZY
C.X、Z、M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D.Z、M、N形成的单质中,N单质的熔点、沸点最高
7.下列有关电解原理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
B.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等化工原料
C.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相等
D.工业上用石墨电极电解熔融冶炼铝时,阳极因被氧气氧化需定期更换
8.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①装置检验纯碱中含有钾元素 B.用图②装置可分离得到
C.由装置③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 D.由装置④进行灼烧海带除去有机物
9.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阳离子可视为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Q
B简单离子半径:WZQ
C.X、Z和Q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W、X可分别与Q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2:1的化合物
10.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其充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极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总反应为
C.充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电解液的pH降低
D.放电时,电路中转移1mole-,则有1molH+由右侧移向左侧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非金属性:BrI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B
比较镁铝的失电子能力
将等质量的镁条、铝粉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生成气体的快慢
C
检验食盐中是否添加
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D
验证金属活泼性:ZnCu
设计如图原电池:
A.A B.B C.C D.D
12.一种以太阳能热源分解水的历程如图所示:
已知:过程I:
过程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作催化剂
B.过程I、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