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2讲 意象派与表现主义学习资料.ppt
第二讲意象派与表现主义一、意象派/意象主义
(Imagism)(一)概览时间:20世纪初-20年代前(约1908-1917)地点:欧洲→美国→前苏联得名:1913年,庞德在《诗刊》发表道利特尔与奥尔丁顿的诗歌,称其为“意象主义者”。主要诗人:休姆、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叶赛宁主要理论家:休姆、庞德源流:与后期象征主义一脉相承,与表现主义、直觉主义隐隐呼应核心:强调意象以及其与所表达的情感的一致性。(二)核心概念:意象(Image)An‘Image’isthatwhichpresentsanintellectualandemotionalcomplexinaninstantoftime.“意象是在瞬间呈现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意象=意(主体理智与情感的复合)+象(具体的形象)(三)理论家之一:休姆(Hulme)ThomasErnestHulme,1883-1917发明了“意象主义”的法文词(Imagisme)一战中参军,1917年阵亡代表作:《沉思录》(1924)主要观点1、追求诗歌意象,主张通过形象——尤其是视觉形象来表达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1)“意象诞生于诗歌”(散文没有意象)(2)诗人的真诚程度,可以“以它的意象的数量来衡量”(3)新的意象派诗歌提供给人“形象与色彩的精美图式”,“每一个词都必须是看得见的意象,而不是相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强调意象描绘的精确性:诗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正确的、精细的和明确的描写”。(1)诗歌不应该使用日常语言;(2)追求新的隐喻,敢于幻想;(李白诗)3、强调类比、暗示、感应等:“必须找出那些对每一类比加以补充并产生奇迹感,产生同另一神秘世界相联系的感觉的东西。”(四)理论家之二:庞德(Pound)埃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诗人兼理论家长在名人群:叶芝的学生兼秘书/詹姆斯·乔伊斯的挚友/艾略特的同学/海明威的老师主要作品:诗集-《垂死之光》、《诗章》论著-《严肃的艺术家》、《罗曼司精神》对东方及中国心驰神往(编译李白的诗,结集为《神州集》)1、名诗《在地铁站》InaStationoftheMetro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赵毅衡)诗中意象分析象——人群中面孔的形象意——城市生活的飘忽感2、主要理论观点“意象”的界定:“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引申一:表面看来诗是一种形象,似乎无需说理,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引申二:“诗歌是极大感情价值的表述”,而“情感是形式的组织者”,诗的韵律、节奏等形式是靠感情组织起来的。——对表现主义的吸收诗歌创作三原则——“意象主义宣言”1.Directtreatmentofthe‘thing’whethersubjectiveorobjective.2.Touseabsolutelynowordthatdoesnotcontributetothepresentation.3.Asregardingrhythm:tocomposeinthesequenceofthemusicalphrase,notinsequenceofametronome.[…]——‘ARetrospect’,1918“1.对于所写之‘物’,不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3.关于韵律: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庞德《回顾》(1918)有关意象创造和接受的心理分析意象“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给人以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的感觉,一种我们在面对最伟大的艺术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得了的感觉。”“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连篇累牍的作品好。”(对比莱辛)对诗歌形式、技巧的严格要求语言运用——尽量精炼:“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