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1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Wor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docx
第7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Wor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的是地理这门课的第7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咱们要聊一聊土地、气候、水源这些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咱们课本上提到,比如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而在北方,气候干燥,小麦的种植就更为适宜。咱们要结合这些知识点,看看自然特征是如何影响农业布局的。咱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
核心素养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一是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二是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三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举例解释:以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和北方小麦种植为例,重点讲解气候、土壤等因素如何影响作物选择和种植布局。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分析不同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匹配关系。
-举例解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某些地区适合种植某种作物,而其他地区则不适合。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例如,讲解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这样不适宜的条件下发展特色农业。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理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如地形模型、农作物模型)。
-课程平台:地理教学软件、在线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
-信息化资源:相关地理知识视频、农业生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线地理学习平台。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模拟或实际)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上课伊始,我会以“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唱歌,它们会唱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接着,我会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第一条:自然地理要素介绍
-详细内容:我会简要介绍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土壤、水源等。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让学生对各个要素有直观的认识。用时10分钟。
-第二条:案例分析
-详细内容:选取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案例,如江南水乡的水稻种植和黄土高原的苹果种植,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用时10分钟。
-第三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详细内容: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示如何利用GIS技术进行农业布局和资源管理。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GI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第一条:绘制农业分布图
-详细内容: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本提供的信息,绘制一幅包含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农业分布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对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理解。用时10分钟。
-第二条:模拟农业生产
-详细内容:组织学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包括选地、播种、灌溉、收割等环节。通过模拟,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的不易,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用时10分钟。
-第三条:角色扮演
-详细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地区的农民,讨论在面对自然条件变化时,如何调整农业生产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第一方面: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内容举例回答:同学们,你们认为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比如,为什么江南水乡适合种植水稻?
-第二方面:农业生产的适应性
-内容举例回答:如果你们的家乡气候条件不适合某种作物种植,你们会如何调整生产策略?
-第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内容举例回答:如果你们有机会使用GIS技术来优化农业生产,你们会做些什么?
5.总结回顾
-内容: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我会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有影响?你们认为这些要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通过这样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