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docx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厘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提出其核心要素,并据此采用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初始量表;选取78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1)的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33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2)的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以及恒等性检验;间隔4周后,对来自样本2的1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3)的问卷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信度重测。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素养量表由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态度、评价习惯、评价品格5个分量表构成,共22个题项。二阶五因子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达到统计学意义;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内容效度系数、收敛效度系数均介于标准值区间;量表具有跨性别、跨学段、跨地区的测量等值性。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学校体育;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量化评价
当前,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评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对此,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2020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赋予新的内涵要义和提出更高要求,使评价与教学、学习之间的共生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然而,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时常将评价置于教学活动之外[1];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时,一方面,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仍旧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并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结果评价,最终以运动成绩“论英雄”[2]。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效率,不喜欢耗时费力却具有人文关怀的评价方法[3],如增值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此外,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拥有控制权和主导权,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被弱化、评价权益被忽视[4]。显然,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无法满足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不健全。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决定课程改革能否切实有效地开展,决定课程改革目标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实现[5-6]。因此,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尤为必要和迫切。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测评工具是揭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对策的有力抓手和有形标尺。因此,在发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师评价素养亟待提升的多重背景下,研制严谨、适用、科学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测评工具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素
1.1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
1991年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蒂金斯[7]首次提出“评价素养”,并将教师评价素养界定为教师所应具备的基础性教育评价知识和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各种学生成就测验中的技能。此定义将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评价素养的同时,主要体现“对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取向。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评价素养确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的组成部分[8],并在斯蒂金斯定义的基础上对教师评价素养进行多维界定。通过梳理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观点:其一,此类观点在界定取向上,关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如Webb[9]指出:评价素养是关于评价学生所知、所能的方法类知识,怎样解释评价结果的知识,以及如何用评价结果提高教学效率以改善学生学习的知识。斯蒂金斯于2017年在原始定义基础上提出,教师评价素养是指精确测量和报告学生学业成就的知识与技巧,使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去改善学生学习[10]。其二,此类观点关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一方面强调教师评价的发生场域,即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体现评价素养的多维性。如李顺雨[11]指出,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使用多种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所体现出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取向的集合。郑东辉[12]指出,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依据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开展学生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