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第5版)课件 第7章 PTNSPN分组传送网络 .pptx
第7章PTN/SPN分组网络;内容提要;第7章PTN/SPN分组网络;7.1.1PTN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PTN基本概念
PTN是实现一种能够面向连接,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兼容传统TDM、ATM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它是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的,目前在移动通信3G、4G基站回传网(从NodeB到RNC之间或eNodeB到分组核心网EPC之间的信息传输)的IP化和宽带化接入传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PTN己形成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架构(T-MPLS/MPLS-TP)和运营商骨干网传输/运营商骨干桥接-流量工程(PBT/PBB-TE)两大类主流实用技术,前者是传输技术与MPLS技术结合的产物,后者基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PTN技术的演进线路如图7-1所示。;;2.PTN的特点
PTN技术基于分组架构,PTN网络是IP/MPLS、以太网和传送网(如OTN、STM-N、xDSL等)三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适用于承载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回传网络、以太网专线、L2VPN及IPTV(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等高品质的多媒体数据业务。
PTN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2.PTN的特点
PTN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基于全IP分组内核。秉承SDH端到端连接、高性能、高可靠、易部署和维护的传送理念,保持传统的网络管理能力,提供时钟同步。
(2)继承了MPLS的转发机制和多业务承载能力。PTN采用端到端PWE3/CES(伪线电路仿真/电路仿真业务)技术,对包括TDM/ATM/Ethernet/IP在内的各种业务提供端到端的、专线级别的传输管道。
(3)提供完善的QoS保障能力,将SDH、ATM和IP技术中的带宽保证、优先级划分、同步等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承载在IP之上的QoS敏感业务的有效传送。;7.1.2PTN主流技术标准;1.MPLS-TP;2.PBB-TE;7.1.3PTN与MSTP和IP/MPLS的性能比较;表7.2PTN与以太网的性能比较;7.1.4PTN网络体系结构
1.PTN的分层结构
PTN采用分层结构,如图7-2所示,其中包括用户/客户业务层、ETH(PTH)通道层和PTN通路层、PTN段层(可选)和物理介质层4层结构。;图7-2PTN的分层结构;(1)用户/客户业务层。可表达任意客户信号如以太网、IP/MPLS、TDM、ATM等。
(2)PTN通道层(ETH(PTH)通道层)。表示客户业务信息的特性,等效??PWE3的伪线层(或虚通道层)。该层封装客户业务进虚通道(VC)层,并传送虚通道(VC),提供客户信号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的传送,提供OAM、性能监控和子网连接(SNC)保护。
;(3)PTN通路层。该层封装和复用的虚通道(VC),放进虚通路(VP),并传送和交换虚通路(VP),提供通过配置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虚通路(VP)层链路来支持VC层。MPLS-TP的VP层即隧道层。
(4)PTN段层。表示相邻的虚层连接,如SDH、OTN、以太网或者波长通道,主要用来提供虚段(VS)层信号的OAM功能。
(5)物理介质层:表示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如光纤、铜缆、微波等。
;;(1)传送平面
传送平面提供两点之间用户分组信息传送,也提供控制和网络管理信息的传送。传送平面实现对UNI接口的业务适配、基于标签的业务报文转发和交换、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处理、面向连接的操作管理维护(OAM)和保护恢复、同步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及线路接口的适配等功能。传送平面上的数据转发是基于标签进行的。由于MPLS-TP与PBB-TE的实现技术不同,因而各自所采用的标签也不同。
(2)控制平面
控制平面是由信令网络支撑的,其中包括能够提供路由、信令、资源管理等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控制元件。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信令支持建立、拆除和维护端到端连接的能力;通过选路为连接选择合适的路由;网络发生故障时,执行保护和恢复功能;自动发现邻居关系和链路信息,发布链路状态信息,以支持连接建立、拆除及保护恢复功能。
(3)管理平面
管理平面实现网元级和子网级的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网络入口标签边缘交换路由器(PE)用于识别用户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将业务的优先级映射到隧道的优先级;标签转发或交换路由器网元(P)根据隧道优先级进行调度;网络出口PE用于弹出隧道层标签,还原业务自身携带的QoS信息。图7-4所示为PTN提供端到端的区分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PE和P均具有逻辑处理功能。通常对任意给出的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