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第5版)课件 第4章_光纤通信系统及设计.ppt
在通信网中除了语音,还有其他业务,为了能综合衡量各业务的传输质量,根据ITU-TG.821建议,可将误码性能优劣的指标分为3类:①劣化分DM;②严重误码秒SES;③误码秒ES。其定义和指标(在27500km的假设参考数字连接情况下)如表4.5所示。表4.5误码类别、定义和总指标(64kb/s)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必须将G.821建议的总指标按照不同等级的电路进行分配,电路等级划分为高级,中级和本地级3种。如图4-33所示。图4-33HRX的电路等级划分及误码指标分配(2)APD的倍增噪声设恒定的光功率照射在APD的光敏面上,除了光量子激励的一次电子有随机性之外,由于一次电子碰撞电离产生的二次倍增电子也是随机的,即倍增因子G也是随机的。因此,APD输出的光电流带有噪声,称为倍增噪声。倍增噪声的统计特性非常复杂,不是泊松或高斯分布,其噪声功率谱密度可表示为:式中G2是G的二阶矩(即G2的统计平均)。(3)检测器的暗电流噪声检测器加上偏压后,或多或少要产生一些暗电流,暗电流也会引起散粒噪声。在无倍增情况下,对带宽为B的系统,暗电流Id引起的检测器输出散粒噪声功率为:对带宽为B的系统,在APD内暗电流也会引起倍增噪声,其噪声功率为:2.放大器噪声定量分析为了计算光接收机的噪声,考虑如图4-22(a)所示光接收机电路,其等效电路如图4-22(b)所示。图中is是检测器等效电流源、in(t)表示它的散粒噪声、Cd是它的结电容、Rb是偏置电阻(无噪声电阻)、ib是偏置电阻等效噪声电流源、Cs是偏置电路杂散电容、Ra和Ca是放大器输入电阻和输入电容、ia是放大器输入端的并联等效噪声电流源、ea是放大器输入端的串联等效噪声电压源、其余部分均为无噪声网络。放大器被分解为理想的放大器和等效噪声电压源V2和电流源I2,其相应的功率谱密度分别表示为SE和SI。图4-22光接收机的等效模型求噪声功率的步骤如下所述:(1)求单位频谱上的噪声功率(在1?电阻条件下):SE=dV2(t)/df;或SI=dI2(t)/df。(2)求噪声功率:放大器噪声特性决定于所采用的前置放大器类型,根据放大器噪声等效电路和晶体管理论可以计算。常用三种类型前置放大器(见图4-18)的输出的等效噪声功率NA分别计算如下。,f2-f1为系统的通频带。(1)低阻抗前置放大器输出噪声功率近似为:根据晶体管理论,BJT噪声源的噪声功率近似为:则(2)高阻型场效应管(EFT)前置放大器输出噪声功率近似为根据晶体管理论,EFT噪声电压源的噪声功率近似为:SI?0,Ra→∝,SE=4kT/3gm?1.4kT/gm,则(3)互阻抗型场效应管前置放大器的输出噪声功率近似为:式中,A为接收机的放大倍数;B为放大器带宽;gm为FET跨导;Ic为BJT集电极电流;?为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e0为电子电荷;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Rb是偏置电阻;Rf是负反馈电阻;Rt是Rb与放大器输入电阻的并联;Rt=Rb//Ra,Ct=Cd//Ca//Cs。4.3.3光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光接收灵敏度Pr数字光接收机灵敏度的定义为:在保证给定的误码率BER(如10?9)或信噪比的条件下,最小接收信号光功率Pr。Pr越小(也称为灵敏度高),意味着数字光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越强。灵敏度越高,此时当光发射机输出功率一定时,保证通信质量(满足一定误码率的要求)的中继通信距离就越长。因此,提高数字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延长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和增加通信容量。光接收机灵敏度是以一定误码率为条件的,这里先对误码产生和误码率概念进行介绍。接收机的误码由其总噪声引起,误码的多少及分布不仅与总噪声的大小有关,还与总噪声分布有关。光接收机对码元误判,即接收“0”码误判为“1”码,或把“l”码误判为“0”码的概率称为误码率(BER),其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传输的总码流中误判的码元数和接收的总码元数的比值。一般“0”码和“1”码的误码率是不相等的,但对于“0”码和“1”码等概率出现的码流,可认为是相等的,此时误码率可能达到最小,误码率近似为:式中,Q为信噪比参数,BER与Q关系曲线如图4-23所示。由此可见只要知道Q值,就可由(4.6)式算出或由图4-23查出误码率,例如:Q=6,BER=10?9,Q=7,BER=10?12。数字光接收机的灵敏度是在保证给定误码率条件下,光接收机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