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律资料第六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模版课件.ppt

发布:2025-04-14约小于1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二、危害行为

(theDangerousAct)

1、概念;〔2〕这种行为必须是危害社会而为我国刑法所明文禁止的行为。

〔3〕从主观上看,它是表现人的意识或者意志的行为。

精神错乱状态下造成损害的行为

不可抗力下造成损害的行为

身体受强制下造成损害的行为

注意: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否属于危害行为;2、表现形式

〔1〕作为;〔2〕不作为;不作为的成立条件;不作为的分类;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特殊要素

;四、危害结果

(theDangerousResult)

1、概念;2、危害结果的特点;3、危害结果的分类;4、危害结果的刑法意义;四、刑法因果关系

(theCausalitybetweentheDangerousActandtheDangerousResult)

1、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概念:

〔一〕哲学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一种现象规律性引起另一种现象,引起其他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二〕刑法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然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标准。;2、刑法因果关系的特点;3、因果关系的一般特征;4、认定中的疑难问题;五、思考题及练习题;;;5、以下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成心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王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成心杀人罪既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