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犯罪主观方面课件.ppt

发布:2025-04-16约1.03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积极追求的心态。

〔二〕间接成心

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态。

理解:

1、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此特点区别于直接成心〕

2、意志因素: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虽然不希望、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也不设法阻止此结果的发生,对结果的发生持听之任之的态度。;作业

1、直接成心和间接成心的异同。

课堂案例分析:

;;结论:间接成心

理由:

1〕认识因素:李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吴某的死亡。〔李某在加速行驶时两次将吴某从车上摔下,他对其行为的后果有以下认识:吴某没有损伤;吴某受伤;吴某死亡〕

2〕意志因素:李某对吴的死亡持放任的态度。〔李某在行为的开始只有将木材强行拉走的目的,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在其决意实施可能导致吴某死亡结果产生的行为时,李某已有放任结果发生的心态。他对吴某的死亡听之任之。〕;;;;2、意志因素:行为人轻信能防止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过高估计了能防止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有利因素,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

分析: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成心的心态如何区别?

1〕概念的区别

2〕认识因素的区别

3〕意志因素的区别

4〕主观罪过程度的区别;二〕疏忽大意的过失

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态。

其构成因素:

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关键词:“应当预见〞的含义

1〕有预见义务,即行为人有义务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此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职务业务的要求、公共生活准那么〕

2〕有预见可能。

判断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以什么为标准?;2、行为人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第四节意外事件

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此结果是???于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行为人没有罪过。

意外事件不产生刑事责任。

;;;;;;;;;;;;8、特定时空条件的认识错误

1〕属于法定构成要件的特定时空条件的认识错误刑法第340条

→影响定罪

2〕不属于法定构成要件的特定时空条件的认识错误

→不影响定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