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诗意解析教案.doc
望岳:杜甫诗意解析教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收录于其诗选《杜工部集》中。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追求理想境界的执着。
二、教案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望岳》这首诗的解析,让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理想,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
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对杜甫生平了解有限,需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教学
2
诗歌结构分析
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结构较为复杂,需引导学生进行逐步解读
3
诗歌情感表达
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情感共鸣
学生对诗人情感理解有限,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诗歌艺术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对古典诗歌艺术鉴赏能力不足,需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战乱、流离失所,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望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诗人游览泰山时的所见所感。
诗歌结构分析
诗歌情感表达
在理解诗歌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结合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理想境界的执着。
诗歌艺术鉴赏
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如《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六、教案教材分析
《望岳》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成为了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教材选择这首诗作为教学素材,旨在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
诗歌主题与情感:《望岳》通过对泰山壮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歌主题鲜明,情感深沉。
诗歌结构:诗歌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描绘泰山之高,颔联表达对泰山的敬仰,颈联以“会当凌绝顶”表现诗人的壮志,尾联抒发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艺术手法:杜甫在《望岳》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夸张、对比、对仗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文学价值:《望岳》不仅体现了杜甫的诗歌成就,也反映了唐代诗歌的整体风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教案教学过程
阶段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内容
一、导入
1.展示泰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2.提问:你们知道泰山吗?
视觉导入、提问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泰山的诗歌。请看这幅泰山图片,它的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山景会激发诗人的哪些情感?”
二、阅读与理解
1.学生朗读诗歌;2.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3.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请大家朗读这首诗。注意听,诗中都有哪些意象?比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这些意象都给诗歌带来了怎样的意境?”
三、诗歌分析
1.分析诗歌的结构;2.讨论诗歌的艺术手法;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哲理
讲授法、讨论法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传统结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泰山的壮丽,颈联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尾联则抒发了对国家的关怀。我们讨论一下杜甫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四、情感体验
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3.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分享法、点评法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分享一下你们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杜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五、总结与拓展
1.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2.拓展学习杜甫的其他诗歌;3.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岳》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拓展学习杜甫的其他诗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四、教案教学方法
视觉导入:通过展示泰山图片,激发学生的视觉兴趣,为诗歌学习奠定基础。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结构、艺术手法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情感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点评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