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课件.ppt
病原微生物
课程目标与内容掌握基本概念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性与分类了解致病机制分析微生物如何引起疾病学习防控方法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细菌原核生物,自我复制病毒非细胞结构,需寄生真菌真核生物,菌丝或酵母原虫单细胞真核生物
细菌的基本结构1遗传物质环状DNA2细胞质酶、核糖体3细胞膜磷脂双层4细胞壁结构支撑5荚膜防御屏障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螺旋菌螺旋体、弯曲菌
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提供结构强度与形态抗生素靶点磷脂双层控制物质进出脂多糖(LPS)致内毒素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层厚染色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含脂多糖染色呈红色
细菌的鞭毛与运动鞭毛结构蛋白质丝,根部有马达运动方式旋转运动,趋化性致病意义增强侵袭力,逃避宿主防御
细菌的孢子芽孢形成恶劣环境触发抵抗力增强耐热、耐干燥、耐化学物质发芽复苏适宜条件下恢复生长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酸DNA或RNA衣壳蛋白保护核酸包膜某些病毒具有病毒酶辅助复制
病毒的分类按核酸类型DNA病毒和RNA病毒按结构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按形态多面体、螺旋体和复杂型按宿主动物、植物和细菌病毒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穿透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脱壳释放病毒核酸生物合成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组装形成新的病毒粒子释放出芽或裂解宿主细胞
真菌的基本特征结构特点真核生物细胞壁含几丁质菌丝或酵母形态生长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喜酸性环境孢子繁殖
真菌的分类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霉菌多细胞,菌丝体二形性真菌温度依赖形态变化
原虫的基本特征结构特点单细胞真核生物复杂细胞器多种形态生物学特性运动性强复杂生活史多数需中间宿主致病特点组织侵入产生毒素引起慢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温度最适温度、温度范围氧气需求需氧、厌氧、兼性水分水活性需求pH值酸碱度适应性营养需求碳源、氮源、生长因子5
细菌的生长曲线
病原微生物的代谢特点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获取蛋白质代谢结构建成脂质代谢膜结构形成核酸代谢遗传物质复制
病原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转化吸收环境中的DNA接合细菌间直接传递DNA转导噬菌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突变DNA序列自发改变
细菌的耐药性产生灭活酶分解抗生素靶位点变异降低抗生素亲和力膜透性下降阻止抗生素进入外排泵系统主动排出抗生素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黏附与定植微生物附着于宿主表面侵入与扩散穿透组织屏障并传播损伤与功能障碍直接毒害或诱导免疫反应免疫逃逸规避宿主防御机制
毒力因子侵入因子荚膜、黏附素、酶毒素外毒素、内毒素酶类溶血素、蛋白酶生物被膜抵抗抗生素和免疫反应
细菌毒素外毒素蛋白质性质高特异性热不稳定可产生类毒素内毒素脂多糖结构热稳定引起全身反应可导致休克
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细胞损伤裂解细胞抑制细胞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免疫病理损伤免疫复合物形成T细胞杀伤细胞因子风暴潜伏与持续感染整合入宿主基因组慢性炎症反应诱发肿瘤形成
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制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先天性免疫吞噬细胞、补体2获得性免疫T细胞、B细胞免疫记忆长期特异性防护
先天性免疫1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2巨噬细胞吞噬与抗原呈递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感染细胞4补体系统溶解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B细胞产生抗体针对细胞外病原体中和毒素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针对胞内病原体杀死感染细胞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常见细菌性疾病概述
葡萄球菌感染80%社区获得性皮肤感染比例20%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感染40%耐药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
链球菌感染咽炎A组链球菌引起风湿热自身免疫并发症丹毒皮肤感染
肺炎球菌感染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菌血症
大肠杆菌感染致病类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表现腹泻尿路感染新生儿脑膜炎危险因素未煮熟食物生水饮用卫生条件差
沙门氏菌感染第一周发热、头痛第二周玫瑰疹、腹泻3第三周并发症高峰期第四周开始恢复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原发感染呼吸道进入,形成肺部病灶淋巴结播散菌株进入淋巴系统肉芽肿形成免疫系统包围结核菌潜伏期无症状携带,可持续多年再激活免疫功能下降时病变活跃
常见病毒性疾病概述呼吸道病毒流感、冠状病毒肝炎病毒甲、乙、丙型肝炎疱疹病毒水痘、单纯疱疹
流感病毒感染3-5天潜伏期感染至症状出现7-10天病程典型症状持续时间5-15%并发症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疱疹病毒感染神经节潜伏终生存在2应激因素激活免疫力下降时再发疱疹形成典型水疱样皮损
艾滋病毒(HIV)感染1急性感染期类似流感症状,病毒载量高2临床潜伏期持续数年,无明显症状3早期症状期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4AIDS期免疫系统崩溃,机会性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急性感染黄疸、肝功能异常慢性携带成人5-10%转为慢性3肝硬化持续炎症导致纤维化肝癌慢性感染主要并发症
常见真菌性疾病概述表浅性真菌病皮肤、毛发、指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