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docx
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意识,通过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4)实践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
难点:
1.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工艺的涌现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2.分析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差异。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直观展示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帮助学生理解其影响。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综合性影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音响系统。
2.课程平台: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文献资料。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播放工业革命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吗?它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可能影响,引出新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2.新课讲授(用时20分钟)
详细内容:
-第一条: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如电力、内燃机、电话等,并解释其对生产力的巨大提升。
-第二条: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变革,如汽车、飞机、电话和电报的发明。
-第三条: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第一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场景,让学生体验工业生产的变化。
-第二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制作简要报告。
-第三条: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5分钟)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第一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有哪些?它们对生产力的提升有哪些作用?
-例如:学生回答:主要发明包括电力、内燃机、电话等,它们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第二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有哪些影响?
-例如:学生回答:发明了汽车、飞机、电话和电报,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
-第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哪些影响?
-例如:学生回答: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强调工业革命对生产力、交通运输、通讯手段、世界市场等方面的变革。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科技进步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总用时:45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工业革命:全球化的起源》
-《电力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
-《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家及其贡献,如托马斯·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等。
-探究不同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角色和地位,例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工业发展特点。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工人的生活和权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