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新课程标准).docx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一、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材章节: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主要发明和影响。重点内容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的革新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学生能够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综合运用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普遍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发明。重点掌握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以及钢铁工业的革新等关键事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对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包括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②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国际竞争和冲突。
③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历史与社会》下册,人教版。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工厂生产场景等,以多媒体形式展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室一角布置实验操作台,模拟工业革命时期的简单机器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工业革命时期的相关视频,展示蒸汽机车、纺织机等历史画面,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的世界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吗?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奥秘。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时间与地点: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和地点(欧美国家)。
2.主要发明:讲解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的革新等关键发明。
-电力的广泛应用:介绍爱迪生的电灯、特斯拉的交流电等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内燃机的发明:讲述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影响。
-钢铁工业的革新:介绍钢铁产量的大幅提升,以及这一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3.影响分析: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认为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如何看待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那么这次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它更加全面和深刻。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穿越回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你会想发明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凸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学生能够区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能够理解电力、内燃机、钢铁工业等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2.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