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答案).docx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B.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看成质点
D.研究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答案:A
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实际并不存在,A正确;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火车全部通过长江大桥所需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C错误;研究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时,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是研究的关键,不能看成质点,D错误。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加速度
答案:D
解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质量、时间、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D正确。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答案:C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A错误;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B错误;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正确;加速度不仅与速度变化量有关,还与时间有关,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D错误。
4.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10t2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10m/s\),\(2m/s^{2}\)
B.\(20m/s\),\(4m/s^{2}\)
C.\(10m/s\),\(4m/s^{2}\)
D.\(10m/s\),\(4m/s^{2}\)
答案:C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x=v_{0}t+\frac{1}{2}at^{2}\),与\(x=10t2t^{2}\)对比可得,\(v_{0}=10m/s\),\(\frac{1}{2}a=2\),则\(a=4m/s^{2}\),C正确。
5.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3:1\)
C.\(3:4\)
D.\(4:3\)
答案:C
解析: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t_{0}=\frac{0v_{0}}{a}=\frac{020}{5}s=4s\)。刹车后\(2s\)的位移\(x_{1}=v_{0}t_{1}+\frac{1}{2}at_{1}^{2}=20\times2+\frac{1}{2}\times(5)\times2^{2}m=30m\);刹车后\(6s\)时,汽车已经停止,位移\(x_{2}=\frac{0v_{0}^{2}}{2a}=\frac{020^{2}}{2\times(5)}m=40m\)。所以\(x_{1}:x_{2}=3:4\),C正确。
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
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
B.前\(\frac{t}{2}\)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frac{11}{4}vt\)
C.后\(\frac{t}{2}\)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frac{11}{4}vt\)
D.后半程速度增加\(3v\)
答案:C
解析:设\(A\)、\(B\)两点间的距离为\(2x\),根据\(v_{B}^{2}v_{A}^{2}=2a\cdot2x\),设前半程末的速度为\(v_{1}\),则\(v_{1}^{2}v^{2}=2ax\),联立可得\(v_{1}=\sqrt{\frac{v^{2}+(7v)^{2}}{2}}=5v\),前半程速度增加\(5vv=4v\),后半程速度增加\(7v5v=2v\),A、D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前\(\frac{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overline{v}_{1}=\frac{v+\frac{v+7v}{2}}{2}=\frac{5v}{2}\),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