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详细版.docx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20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详细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581年、杨坚、长安
隋文帝灭掉哪个朝代后完成的统一:陈
隋朝统一的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隋文帝统治的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
(1)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结果: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的贡献: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
隋唐时期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运河的长度多少?
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
隋朝大运河的简图(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简图见教材笔记P3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郡(今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确立依才能取士的制度的皇帝:隋文帝
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置
科举制的意义
(1)对当时: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它的延续和完善,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2)对后世: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
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P3问题思考
中下层人民有机会进入社会上层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列举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①隋炀帝急功近利,不恤民力,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②他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他在哪被叛军杀死。隋炀帝江都(今扬州)
罄竹难书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罪行:隋炀帝
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618年,李渊,长安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为什么在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主观原因: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
客观措施: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⑤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给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想一想P10)?
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核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时期的名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1)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她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
格选拔人才,尤其注重选拔和考察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普通士人
(2)她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用人政策的作用
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也使贤能之士脱颖而出。她提拔和重用的大臣,不少人
成为唐玄宗开元时期的贤相良臣。
创立殿试制度的是谁:武则天
评价武则天的统治
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贤臣:姚崇、宋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在什么时期:唐玄宗在位前期
概述隋朝到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
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唐太宗和唐玄宗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相同之处?
在用人上,他们都能做到知人善任、选贤任能,严格选拔和考核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
在吏治上,他们都整顿吏治。
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