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札记_1.docx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札记_1
今天有幸参加教研活动,听了《掌声》一文,我最大的感受是这堂课充满了人文情怀,具有浓浓的爱意,通过这堂课,我倾听到了爱的声音,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简单看法:
一、文章的切入自然,抓住了本文的重点。蓝老师先后出示了英子前后变化的两句话:(1、英子特别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2、英子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老师让学生对这两句话进展了比拟,学生也在比拟中逐步明白了是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从而老师特别自然地引出了课题——《掌声》。
二、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聚焦“掌声”,注重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指导。引出了课题之后,老师特别自然地过渡到对文中“掌声”的教学。先让学生划出有关掌声的词句,然后对重点词句进展朗读指导,同时这一指导特别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在学生充分朗读的根底上,老师让学生谈谈本人的感受,最后带着本人的感悟朗读,而且朗读方式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通过朗读,学生充分理解了“掌声”的真正内涵。
三、擅长营建,渲染课堂气氛。在这堂课上,我们一直都能听到老师、学生的掌声。在课前谈话时,老师就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进展,为下面的教学做下了特别好的铺垫。同时在学生答复了咨询题之后,老师也能特别好的把握时机,给予学生掌声,学生也从中感遭到了老师、同学的鼓舞。老师在课堂中也擅长调动学生的情感,特别是老师的配乐述说,学生闭眼感受这一环节,舒缓的曲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到了英子当时的情感变化,营建了课堂气氛,渲染了课堂气氛。
美中缺乏的是这堂课老师本人说得多,放不开,学生自主的时机少,导致了学生体会、感悟不多、不深,浮于外表,以致到最后老师咨询学生“班级里谁需要掌声”这一咨询题时,学生普遍答复的都是那些表现优秀、突出的同学,而对那些有缺陷,有困难的学生几乎特别少涉及。这一篇课文,向我们透露的无非是一个“爱”字,向那些有困难的小伙伴深出本人暖和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