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pptx
第六章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01了解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02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03了解MC、AC和AVC三条曲线的焦点04核心能力:05运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产量与成本06运用经济利润决定企业正常经营07确定企业最佳的产量水平08本章学习目标
第一节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一、厂商: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1、厂商的组织形式.(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2)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壹贰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还有技术和信息01023、生产要素
二、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Q=f(L、K、N、E)---生产函数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Q=f(L、K)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中投入量与产出量的关系。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01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注意:本节中考察的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是在分析短期生产理论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001666213.57.56.753217.574287753466.863846.373805.4837-14.6都是先递增后递减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01总产量TP(totalproduct):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02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TP/Q03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MP=?TP/?Q04
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总产量:TPL=Q=f(L)平均产量:APL=TPL/L=Q/L 边际产量:MPL=△Q/△L或dQ/dLTPLQOLSL3极大值点,递增与递减的转折点Qmax
QmaxAPLMPLTPL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而后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以后,在呈下降趋势。APMPLOSL3QLO
0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02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03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0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05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转化形态。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