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pptx
潘扬
绪言第一节健康的概念健康概念的演变早期:无疾病,人或者是健康或者就是生病,很绝对。40年代:对社会起最佳作用的能力作为健康标准,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健康可以解释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60年代:健康加入了情绪和快乐因素。当今:对健康概念较为完整的认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生长发育标志11反映生长发育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和臂围等22生理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33运动素质指标: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44心理指标:智商、情商5患病率6群体:患病率指一个时间点上患病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比7个体:某个孩子患病的频率8死亡率9死亡无疑是最不健康的状态10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化学、物理、生物)环境因素有利也有弊化学因素儿童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的化学物质过量或不足均可受损。例,营养素过量超标,铅、汞砷等元素超标中毒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气压、气流、辐射、噪音等。例外伤也属于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传染和感染。举例2生活因素社会人际关系失调尽管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简单,但正常的人际关系受损,则会影响健康。比如,家庭的破裂、受虐、家庭成员伤亡或发生意外冲击等。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所受的教育社会地位决定了人的生活条件,也决定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教育影响人的认识、态度、行为,从而影响健康。
保健设施易得性(程度)01是否重视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02保健设施的完善程度03服务质量04生物学因素05遗传(最重要的作用)06生理因素(病变、外伤、中毒)07
(四)生活方式包括12个方面:1.应付方式2适应3决策4冒险5工作6自我保护7环境保护8休闲9营养10寻求快乐11消费12衣饰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诸多因素是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它们对学前儿童健康的影响是整体的多方位的。
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以卫生学的原理为基础,研究早期儿童教育中学前儿童身心健康问题。任务研究学前儿童健康、身心发育状况与与学前儿童生活、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因素。提出各项预防疾病,保护身心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卫生要求和措施指导和总结托幼机构及家庭良好的卫生措施及经验
一.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运用体检、访问、谈话、问卷和考查等手段对群体儿童身心发展各项指标进行测量,收集原始资料,并作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科学结论。常用的调查法有追踪调查(纵向)和横断面调查(横向)两种。二.实验法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各种干扰因素,教育实验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控制条件,采用对比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例“三浴锻炼”三.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四.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来不断修正和充实解决儿童健康问题。
五.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儿童健康的相关问题,并作出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研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多渠道进行研究。作业P15
与遗传有关的知识遗传:生物通过生殖,由亲代的性状对其子代传递,使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或生理功能特点上很相似。性状:通过遗传获得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性状/显性一在子代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隐性一在子代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变异:亲代和子代之间,各个子代个体之间不完全相同,存在差异。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染色体。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人类46个染色体,组成23对,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男女有别,女XX,男XY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受孕后精子和卵子结合,使受精卵由于细胞分裂发育而损失一半的染色体得到恢复,保证了上下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遗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有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因此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在每个DNA分子上存在着的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含有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基因控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高矮、肤色、血型、免疫等。
二.与遗传病有关的知识遗传病定义遗传病:凡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存在缺陷或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的疾病,具有亲子遗传特征。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大多数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但也有少数是在胚胎发育中受某些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如,风疹病毒感染导致的某些疾病。遗传病并非全部表现为一出生就具有的症状,如苯丙酮尿症。遗传病与家族性疾病,显性遗传家族性疾病明显,隐性遗传家族性疾病表现为散发。有些家族性疾病并非均是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