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5课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安徽).docx
第五单元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安徽)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课以“钢铁长城”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感受我国在钢铁产业领域的成就。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钢铁工业对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探究钢铁工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钢铁工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能力,探究钢铁工业发展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钢铁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事件、代表性企业和人物;②钢铁工业对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的贡献和影响。
2.教学难点,①理解钢铁工业发展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因素;②分析钢铁工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解决策略;③将钢铁工业发展与其他历史事件相联系,如一五计划、大跃进等,展现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讲述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钢铁工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图片、数据图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网络资源整合:引入网络视频、在线历史资料,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软件辅助:运用历史教学软件,模拟钢铁工业生产过程,让学生体验历史情境。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播放钢铁工业生产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钢铁工业的现代化生产流程。
2.提问:钢铁工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钢铁工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钢铁工业的起源和发展(5分钟)
-讲解钢铁工业的起源,介绍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回顾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从近代洋务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
2.钢铁工业对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贡献(10分钟)
-分析钢铁工业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历史事件,阐述钢铁工业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钢铁工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10分钟)
-讨论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挑战。
-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用时:25分钟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分钟)
2.小组讨论:钢铁工业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5分钟)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钢铁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代表性企业和人物?
2.提问:钢铁工业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3.提问:你认为如何促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时:3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用时:5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钢铁企业或博物馆,亲身体验钢铁工业的魅力。
2.让学生撰写关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钢铁工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拓展阅读。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钢铁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重要事件、代表性企业和人物。
-学生理解钢铁工业对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贡献,认识到其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学生能够分析钢铁工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史料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环节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钢铁企业或博物馆,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
-学生对钢铁工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认识到钢铁工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了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学生在课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