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2024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新教材) .pdf

发布:2025-04-12约3.7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识字6古对今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通过图文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圆、严”等生字。会写“对、今等

生字。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积累“和风细雨、夕阳、严寒等词语。背诵课文。

学习1.重点指导“圆、严、寒”的发音,“夕、语”的书写,“严寒、酷暑”的理解。

重难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学生关注自然、回归生活,借助图片和调动记忆回归学生的认知,诵读韵文到文化传承。

学情分析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感受对韵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渗透“对子

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1.课前视频播放《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

2.同学们,背诵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今天,我们再

一起来学习新的对韵歌一一《古对今》。

3.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古”一一“今是一对反义词。

齐读课题:古对今

学习任务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学习《古对今》,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先听老师读一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同桌借助拼音,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结合课后2题)

古一今圆一方严寒一酷暑春暖一秋凉

晨一暮雪一霜和风一细雨朝霞一夕阳

桃一李柳一杨莺歌一燕舞鸟语一花香

4.看图对照读。

5.开火车读、指导读、齐读。

6.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朝、杨、酷、暖、细”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加一加:圆二口+员细峭+田

减一减:夕二多-夕

学习会意字,教师出示图片,讲解:有一些汉字最初是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意思,比如“寒”的金文

字形是“三是指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说明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

但是仍无法御寒。“朝字最早的字形是“rt”,表示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熟字组新词:圆(圆形)晨(早晨)霞(朝霞)杨(杨树)

寒(寒冷)细(细心)严(严格)夕(夕阳)

7.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助,我们就能把儿歌读得更加顺畅有节奏,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

加强朗读练习。

学习任务三:再读韵文,感受理解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之美。学生齐读。

2.关注韵脚,体会韵律之美。

同学们,你来读一读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它们的韵

母是什么?(ang),它们让整首韵文读起来更有韵律。

全班拍手齐读全文。

3.自主选读,领悟画面之美。

(1)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美美的读一读,试着找出这一小节意思相对的词语吧。

(2)小组合作学习。

①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组员听。

②说一说每行相对的词语。

③小组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