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呼伦贝尔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5届呼伦贝尔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提醒人们必须十分重视环境问题,提倡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Recycle)
C.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D.中国古代用明矾溶液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
2、工业上常采用碱性氯化法来处理高浓度氰化物污水,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N-+OH-+Cl2―→CO2+N2+Cl-+H2O(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l2是氧化剂,CO2和N2是氧化产物
B.该反应中,若有1molCN-发生反应,则有5NA电子发生转移
C.上述离子方程式配平后,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CN-在负极区发生反应
3、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分离苯和硝基苯:蒸馏 B.分离氯化钠与氯化铵固体:升华
C.分离水和溴乙烷:分液 D.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结晶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g羟基(-18OH)所含中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44.8LHF含有2NA个极性键
C.1molNaHSO4晶体含有的离子数为3NA
D.0.1mol·L-1KAl(SO4)2溶液中SO42-的数目为0.2NA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或SO32-
B
卤代烃Y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Y中含有氯原子
C
碳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出现白色浑浊
酸性:硫酸>碳酸>苯酚
D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A.A B.B C.C D.D
6、有Br2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不属于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取代反应 D.加成反应
7、关于氯化铁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升高温度能促进FeCl3水解
B.加水稀释能促进其水解,并提高Fe(OH)3的浓度
C.加少量浓盐酸能促进FeCl3水解
D.保存氯化铁溶液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8、与氨碱法相比较,联合制碱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A.NaCl利用率高 B.设备少
C.循环利用的物质多 D.原料易得
9、对下列化工生产认识正确的是
A.制备硫酸: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能量
B.侯德榜制碱: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消石灰,可以循环利用NH3
C.合成氨:采用500℃的高温,有利于增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D.合成氯化氢:通入H2的量略大于Cl2,可以使平衡正移
10、对乙烯(CH2=CH2)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球棍模型: B.分子中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键角:109o28’ D.碳碳双键中的一根键容易断裂
1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为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放电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通过隔膜移向正极
B.放电时,电子由铝箔沿导线流向铜箔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通过Li+迁移实现,C、Fe、P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
12、某同学用Na2CO3和NaHCO3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两溶液的pH相等
B.实验前两溶液中离子种类完全相同
C.加入Ca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一样多
D.加入CaCl2溶液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CO32-+Ca2+===CaCO3↓
13、既有强电解质,又有弱电解质,还有非电解质的可能是()
A.离子化合物 B.非金属单质 C.酸性氧化物 D.共价化合物
1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
B.1LpH=2的H2SO3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0.01NA
C.5.6g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0.08molNO,转移电子数为0.3NA
D.6.4gS2和S8的混合物中所含硫原子数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