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课件(中图版)第一节 第1课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pdf
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危害。
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
3.熟悉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返回导航
知识导引
返回导航
01.新课学前预习
02.互动释疑解惑
内容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索引03.课堂达标检测
04.课时作业15
01.新课学前预习
返回导航
学习新知
一、自然灾害
异常变化
1.定义:主要由自然界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
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人员、财产、资源
(2)要有遭受损害的等作为承受灾害
的客体。
地质
3.分类:地震灾害、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
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返回导航
二、地震灾害
地震波
1.定义: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的形式传播,引
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火山喷发
2.成因:地质构造变动、、岩洞崩塌、陨石冲击和人类活
动。
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3.分布:地震带和地震带。
4.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返回导航
三、滑坡灾害
重力
1.定义: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作用下沿一定的
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分布
较大
(1)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的地区。
工程建设
(2)山地丘陵和频繁的地区。
云南
(3)我国、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
巴山地区。
返回导航
3.危害
房屋
(1)掩埋,造成人畜伤亡。
(2)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