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钢铁长城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docx
5.15钢铁长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钢铁长城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5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分析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钢铁工业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钢铁工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理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具体细节:
-钢铁工业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如鞍钢、宝钢的建立。
-钢铁工业对国家经济和国防的重要性。
-钢铁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政策。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分析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和挑战。
-具体细节:
-钢铁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问题。
-钢铁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突出核心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工业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明确学生难点:学生可能难以将钢铁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变迁等复杂问题联系起来。
-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实物教具(如钢铁模型、图片资料)、黑板。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钢铁工业发展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文献资料。
-教学手段:历史地图、时间轴、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钢铁工业的现代化成就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钢铁建筑是如何建成的吗?它们背后有哪些故事?”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提问:“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首先介绍钢铁工业的历史背景,讲述钢铁工业的起源和发展。
-详细讲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事件、政策和技术突破。
-分析钢铁工业对国家经济和国防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
-以鞍钢、宝钢的建立为例,说明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
-通过展示钢铁工业在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钢铁工业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过程。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分析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给予点评和反馈。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分享资源:提供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布置与钢铁工业发展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重要事件、关键技术等。
-学生能够理解钢铁工业对国家经济和国防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和挑战,如环境问题、社会就业等。
2.思维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分析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影响,提高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会了如何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钢铁工业的发展规律。
3.情感态度培养
-学生在学习钢铁工业的艰辛历程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通过了解钢铁工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探讨钢铁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