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实录2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实录2(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分析,以及农业生产类型、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升地理空间思维,增强对区域差异的认识。通过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地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识别与分析: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特点。
2.北方地区农业类型的理解和比较:重点在于理解不同农业类型(如小麦、玉米种植)的适宜条件和分布原因。
难点:
1.北方地区气候类型与农业生产的关联:难点在于学生如何理解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平衡农业生产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解决办法:
1.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结合气候类型图,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2.设计对比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加深对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关系的理解。
3.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地貌图、典型农业景观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地球仪、气候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摆放地球仪和投影设备,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提出问题: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学生回答:简要分享自己对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气候特点: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地形特点:展示地形地貌图,讲解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土壤特点:展示土壤类型图,讲解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讲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
-小麦种植:介绍小麦的生长习性、适宜条件及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分布。
-玉米种植:介绍玉米的生长习性、适宜条件及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分布。
3.讲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探讨如何平衡农业生产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不同农业类型的适宜条件及分布原因。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补充和完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平衡农业生产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生分享角色扮演成果: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补充和完善。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类型及发展现状。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学情,凸显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北方农业发展报告》:该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有助于学生了解北方农业的整体发展脉络。
-《气候变化对北方农业的影响》:这篇文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北方农业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通过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农业生产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