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省滁州二中八年级地理课件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f(人教版).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黑土地”指 “黄土地”指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一、黑土地 黄土地 通过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Z x xk (一)、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三大地理单元: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1、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 Zx xk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山环水绕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 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Zx xk 特点:完整,地势低平。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地形 黄土的特性: 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2、气候特征 (1)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大部分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2)东北气候及影响 ①温度带: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8℃以下,年降水量东南部山地800毫米以上,其余400-800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为半湿润区。 ②干湿地区:北部东部---湿润、中部---半湿润、西部---半干旱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缺水-春旱 不利条件: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3)华北和黄土高原气候: 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干 旱 半 干 旱 半 湿 润 湿 润 800mm 400mm 200mm 中国温度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 一月0℃等温线 自然特征 北方地区 主要地形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干湿区 气候类型 一月平均气温 400-800毫米 低于0℃ 平原、高原、山地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区 温带季风气候 北方的自然特征 课堂小结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是什么? 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制约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因素及对策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 北方农耕制度 地 区 耕 地 类 型 熟 制(一年几熟) 主 要 农作物 东北 华北 旱地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 花生、棉花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 大豆、甜菜 课堂小结 自然特征与农业 位置和范围 自然特征 地形 气候 温度带 干湿地区 农业 耕地类型 农作物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主要灾害 A B 1 2 3 4 5 C D E 判断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大兴安岭 2、小兴安岭 3、长白山 4、太行山 5、秦岭 A、渤海 B、黄海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E、黄土高原 课堂小测练 LOGO
显示全部